杜牧《泊秦淮》原文赏析与巩固练习.docxVIP

杜牧《泊秦淮》原文赏析与巩固练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牧《泊秦淮》原文赏析与巩固练习

一、带注音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yānlǒnghánshuǐyuèlǒngshā,yèbóqínhuáijìnjiǔji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shāngnǚbùzhīwángguóhèn,géjiāngyóuchànghòutínghu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字词注释

笼:笼罩,读lǒng。这个字用得极妙,像一层薄纱轻轻裹住景物,既写出烟雾与月光的轻柔,又透着挥之不去的朦胧愁绪。

寒水:秋日里微凉的江水,“寒”字不仅写水温,更暗合诗人心中的清冷与忧思。

泊:停泊,读bó,指船靠岸停留,是诗歌场景的起点。

秦淮:即秦淮河,流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时便是繁华之地,岸边酒肆歌楼林立,见证过无数兴衰。

商女:指以歌唱为生的歌女,古时多在酒肆茶楼为客人演唱助兴。

亡国恨:指南朝陈灭亡的历史伤痛,这里引申为对王朝兴衰的感慨。

隔江:秦淮河两岸,当时歌女在对岸演唱,声音渡江而来,更添距离感与怅惘。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的艳曲。陈后主沉迷此曲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后世便将此曲视为亡国之音。

三、白话译文

烟雾与月光一同笼罩着微凉的江水和岸边的沙洲,

夜晚把船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热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何为亡国的伤痛,

隔着江水,还在悠悠唱着那首《玉树后庭花》。

四、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晚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京兆杜氏,祖父杜佑曾任宰相,家学渊源深厚。杜牧诗文兼擅,诗风清丽俊爽又不失沉郁顿挫,尤其擅长借史抒怀,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盛唐的李白与杜甫。

他一生仕途起伏,虽有政治抱负却难展宏图,这种怀才不遇的境遇,让他对历史兴衰、社会现实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其诗作中,既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柔情,也有“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感慨,而《泊秦淮》便是他借眼前景、耳中声抒发忧国之情的经典之作。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深秋,此时杜牧50岁,刚结束睦州刺史的任期,正乘船赶赴长安就任司勋员外郎。当船行至金陵秦淮河畔时,夜色已深,他将船停泊在岸边,恰好靠近一家灯火通明的酒家。

彼时的晚唐,藩镇割据加剧,朝政日益腐败,社会潜藏着严重的危机,恰似南朝陈灭亡前的衰败景象。就在这样的夜晚,对岸酒家中传来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的曲调,这曲亡国之音像一根针,刺痛了杜牧敏感的神经。据《旧唐书?杜牧传》记载,杜牧当晚“夜泊秦淮,闻歌而泣”,满心的忧愤与感慨化作了这二十八个字,成就了这首千古绝唱。此诗传入长安后,“朝野争相传抄,纸贵三日”,可见其直击时弊的力量。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核心意象与典故解读

意象/典故

表层含义

深层意蕴

情感指向

烟、月、寒水、沙

秋夜秦淮的自然景致

朦胧凄清的氛围,象征晚唐的衰败

忧愁、怅惘

酒家

秦淮河畔的热闹场所

醉生梦死的社会风气

讽刺、痛心

商女

卖唱的歌女

麻木的底层从业者,代指沉迷享乐者

惋惜中藏讽刺

后庭花

陈后主所作的艳曲

亡国之音,象征朝政腐败

忧国忧民、警示世人

(二)关键修辞手法:互文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格,这是古诗文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技巧,即上下句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事,实则互相补充、共表一意。若分开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便失了原诗的韵味,其完整意思是“烟雾与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与江边的沙洲”。

这种手法让句子更精炼和谐,仅用七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立体的秋夜秦淮图:烟雾的朦胧、月光的清冷、江水的微凉、沙洲的沉寂,所有元素交融在一起,瞬间奠定了全诗凄清的基调。类似的例子还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是“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的浓缩表达。

(三)文化影响延展

秦淮河的文化符号化

杜牧的这首诗让秦淮河彻底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承载“兴衰之思”的文化符号。后世文人途经秦淮,总会想起“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警示,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意境,便与杜牧笔下的秦淮夜色一脉相承。

“后庭花”的警示意义

自《泊秦淮》问世后,“后庭花”几乎成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写“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暗用此典故讽刺明朝的灭亡,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七、诗歌赏析

(一)首句:一幅浸在凉雾里的夜泊图

读诗的开头,仿佛能立刻站在那艘停泊的船上,感受到深秋秦淮的寒意。“烟笼寒水月笼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