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中元夜百花洲作》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范仲淹《中元夜百花洲作》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仲淹《中元夜百花洲作》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nányángtàishǒuqīngkuángfā,wèidàozhōngqiūxiānshǎngyuè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bǎihuāzhōulǐyèwàngguī,lǜwúwúshēnglùguānghuá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tiānxuébìhǎitǔmíngzhū,hánhuīshèkōngxīngdǒushū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xīlóuxiàkànrénjiānshì,yíngrándōuzàiqīngyùhú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cóngláikùshǔbùkěbì,jīnxīliángshēngqǐtiānyì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yìdíchuīxiāowànlǐyún,zhǔréngāogēkèdàzuì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kèzuìqǐwǔzhúwǒgē,fúwǔfúgērúlǎohé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二、字词注释

南阳太守:此处为作者自指。1046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邓州属古南阳郡辖区,古人常以古地名代指任职地。这种借代手法在唐宋诗词中常见,如杜甫“杜陵野老”自指长安居住经历。

清狂:清雅疏狂的气度,不含贬义。与李白“我本楚狂人”的狂放不同,范仲淹的“清狂”更多体现历经宦海后的通透,如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豁达。

露光华:露水在月光下闪烁的光泽。“滑”字既写露水的温润质感,又暗合月光的顺滑流动,与王维“清泉石上流”的炼字技巧异曲同工。

天学碧海:“天学”即天空,“学”为助词表比喻,形容天空像深蓝色的大海。这种句法在宋诗中常见,如杨万里“天学修眉翠扫空”,以人体器官喻自然景致。

青玉壶:青玉制成的酒壶,象征澄澈高洁的境界。骆宾王早以“玉壶冰”喻君子品性,范仲淹此处扩展为“青玉壶”,将人间纳入壶中,暗含“心净则万物净”的哲思。

弗:古汉语否定词,意为“不”,比“不”更具文言韵味,如《论语》“弗如也”,此处用“弗”贴合诗作的典雅基调。

三、全诗译文

南阳太守的清雅疏狂尽情流露,

中秋还未到,已先邀明月共赏。

在百花洲中沉醉得忘了归途,

绿梧桐静静伫立,露水映着月光格外温润。

天空像碧海般吐出一颗明珠,

清冷的光辉洒满夜空,星星稀疏明亮。

从西楼俯瞰人间万物,

晶莹剔透的景象,全像装在青玉壶中。

向来酷暑难当无处躲避,

今夜忽然生出凉意,难道是天意安排?

一笛吹起,吹散了万里乌云,

主人高声放歌,宾客已然大醉。

醉意朦胧的宾客起身起舞,追随着我的歌声,

若不歌舞尽兴,怎对得起这岁月时光?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既是戍边御敌的军事家(提出“积极防御”策略抵御西夏),又是推行“庆历新政”的改革家,文学上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著称。其诗歌风格兼具豪放与清雅,晚年作品更添禅意与豁达,《中元夜百花洲作》便是他心境转型的典型之作。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地点为邓州百花洲。此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失败,自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但他并未沉沦,反而在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广育人才。中元节本是祭祖悼亡的肃穆节日,范仲淹却以赏月、歌舞为题,既因百花洲是他亲手营造的精神家园,更暗含着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即便身处逆境,仍能在自然与人文中寻得心灵慰藉。

五、相关知识梳理

(一)“青玉壶”意象的文化传承

“玉壶”在古典诗词中是君子品格的象征,其内涵随时代演变:

时期

代表诗人

诗句

意象内涵

初唐

骆宾王

自有玉壶冰

比喻纯洁无瑕的品性

盛唐

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传递坚守节操的初心

北宋

范仲淹

莹然都在青玉壶

扩展为万物澄澈的境界

南宋

陆游

玉壶贮露供清饮

寄托隐逸避世的闲情

(二)中元节的诗词意境对比

中元节在古诗中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