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沙漠中的微笑作文
沙漠中的微笑
在地球的广袤版图上,沙漠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绵延不绝,神秘莫测。它们占据了陆地表面的约三分之一,从撒哈拉到戈壁,从阿拉伯到澳洲内陆,这些看似荒凉的土地却蕴藏着独特的生命与奇迹。而在这片看似死寂的土地上,微笑,往往是最动人的风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沙丘的边缘,整个沙漠仿佛被唤醒了。沙粒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如同大自然的低语。我站在一处高耸的沙丘上,眺望着远方无垠的金色海洋,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与向往。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每一次,它都能给我带来全新的震撼。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的名字在当地维吾尔语中意为进去出不来,足见其严酷与神秘。这片沙漠的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浙江省的大小。沙漠中的沙丘高度可达200米以上,形态各异,有的如新月般弯曲,有的如巨龙般蜿蜒,有的如金字塔般陡峭。
我的这次旅程,是为了参与一项沙漠生态研究项目。同行的是一支由五人组成的科研小队:队长李教授,研究沙漠植物学的张博士,负责地质考察的王工程师,负责摄影记录的刘记者,以及我,作为队里的医学顾问。
各位,今天的任务是穿越这片沙丘区,到达前方的绿洲。李教授的声音在清晨的沙漠中格外清晰,根据地图,这段路程大约需要八小时。大家记住,沙漠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水、防晒和方向感。
张博士点点头,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仪器:我们最新的GPS定位仪,误差不超过五米。而且,我还带了这个。他展示了一个类似平板电脑的设备,这是我们的沙漠植物识别系统,内置了塔克拉玛干地区已知的800多种植物信息。
我们踏上了征程。沙漠的表面看似平坦,实则暗藏危机。沙子松软,每走一步都会下沉半脚,体力消耗极大。更令人疲惫的是高温,即使在清晨,气温也已接近30摄氏度,阳光照射下的沙面温度更是高达60摄氏度以上。
沙漠中的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这种极端的干旱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在看似贫瘠的沙漠中,生命以惊人的方式顽强存在。
看,那是什么?刘记者突然指向远处。
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沙丘之间有一抹绿色在阳光下闪烁。走近一看,是一株低矮的植物,叶片肉质肥厚,表面覆盖着一层蜡质。
这是梭梭树,张博士解释道,是沙漠中最耐旱的植物之一。它的根系能深入地下十几米寻找水源,叶片退化成鳞片状以减少水分蒸发。更神奇的是,它的种子在遇到合适湿度时能迅速萌发,否则可以休眠多年不死。
我们继续前行,遇到了更多的沙漠植物:柽柳、沙拐枣、白刺...它们形态各异,却都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有些植物能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一旦有水分就能迅速恢复生长;有些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共同寻找水源;还有些植物的种子外皮坚硬,能抵抗高温和干燥,等待合适时机萌发。
正午时分,气温达到了惊人的40度。我们不得不在一处背阴处短暂休息。每个人都戴上宽边帽,穿上长袖衣物,尽管这样更热,但能有效防止紫外线伤害和脱水。我检查了每个人的水壶,确保每人至少还有两升水。
沙漠中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人体在沙漠环境中每天至少需要4-5升水,而普通背包只能携带2-3天的用水量。因此,学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和节约用水是沙漠生存的基本技能。
我记得沙漠中有一些植物可以指示水源,王工程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比如胡杨林附近通常有地下水。
张博士点头:没错,胡杨是沙漠中的英雄树,它能在盐碱地生长,根系能深入地下寻找水源。看到胡杨林,就意味着附近可能有地下水。
就在这时,刘记者突然指着远处喊道:那是什么?
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沙丘上有一个人影在晃动。那人似乎遇到了麻烦,正在向我们挥手。
可能是另一支探险队的成员,李教授皱起眉头,但按照计划,今天不应该有其他队伍出现在这片区域。
我们迅速向那人走去。走近后,发现那是一个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多岁,皮肤黝黑,但五官端正。她看起来疲惫不堪,嘴唇干裂,显然是缺水严重。
你们好,我叫林小雨,她声音沙哑地说,我是独自来沙漠考察的,但我的车陷进沙子里了,水和食物都耗尽了。
我们惊讶地看着她,一个年轻女子独自在沙漠中考察,这太冒险了。沙漠中最大的危险不是高温或缺水,而是迷失方向。一旦迷失,即使在有足够水和食物的情况下,也极难找到出路。
你怎么会一个人来沙漠?李教授严肃地问。
林小雨苦笑了一下:我想独立完成一项关于沙漠生态的研究项目。没想到...她的话没说完,但我们都明白她的处境。
跟我们走吧,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