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认知起点:康养旅游的概念与时代价值演讲人
认知起点:康养旅游的概念与时代价值01案例解析:标准落地的“正反镜鉴”02标准体系:2025年康养旅游的核心规范03实践延伸:高中生的“康养地理”探索04目录
2025高中旅游地理之康养旅游标准课件
各位同学、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是“康养旅游标准”。作为旅游地理领域的新兴分支,康养旅游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旅游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我从事旅游地理教学与行业调研十余年,曾走访四川青城山、海南博鳌、浙江莫干山等十余个康养旅游目的地,深切感受到标准体系对这一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作用。本节课,我们将从概念辨析入手,逐步拆解康养旅游的核心标准,结合典型案例,最终形成对“2025年康养旅游标准”的系统认知。
01认知起点:康养旅游的概念与时代价值
1概念辨析:从“旅游”到“康养旅游”的内涵升级传统旅游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而康养旅游(HealthWellnessTourism)是“以维护健康或促进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通过环境、服务、活动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实现身心疗愈与机能提升的旅游形态”(参考世界旅游组织2023年修订定义)。其核心差异在于“健康目标导向性”——游客不再满足于感官体验,而是主动追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改善。
以我2022年在云南腾冲调研为例:当地火山热海景区推出“温泉疗愈+中医药理疗+森林徒步”套餐,游客日均停留时间从传统观光的0.8天延长至3.2天,复游率达45%。这一数据背后,正是康养旅游“健康收益”对游客行为的深度影响。
2时代价值:地理学科视角下的人地关系新解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看,康养旅游是“人地协调观”的具象表达:
自然环境的健康赋能:气候(如海南三亚的“冬季避寒气候”)、植被(如贵州梵净山的高负氧离子森林)、水体(如五大连池的冷矿泉)等自然要素,本身就是重要的“健康资源”;
人文要素的协同作用:传统医药(如四川都江堰的道医养生)、民俗文化(如广西巴马的长寿饮食习俗)、现代医疗(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许药械),通过空间整合形成康养服务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康养旅游要求“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例如浙江安吉在发展竹林康养时,严格限制每公顷游客容量(≤15人/日),既保障游客体验,又维护生态平衡。
这种“健康需求-地理环境-人文服务”的互动,正是旅游地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02标准体系:2025年康养旅游的核心规范
标准体系:2025年康养旅游的核心规范2025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康养旅游服务规范》(GB/TXXXX-2025,拟发布),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其核心标准可归纳为“四大维度、十六项指标”,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资源环境标准:健康基底的“硬约束”康养旅游的本质是“借自然之力,促身心之安”,因此资源环境是首要标准。
1资源环境标准:健康基底的“硬约束”1.1自然环境指标气候舒适度:需符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核心参数包括年均温16-22℃(人体最适温度)、相对湿度50-70%、极端天气(如高温≥35℃、暴雨≥50mm/日)年均发生次数≤5天;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浓度≥1500个/cm3(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为1000-1500个/cm3),PM2.5年均浓度≤25μg/m3,臭氧8小时浓度≤100μg/m3;水体质量:生活饮用水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天然矿泉需通过“医疗矿水”鉴定(如硅、锶等微量元素含量达标);生物多样性:区域内维管束植物≥200种,鸟类≥50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与心理疗愈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心理学》2021年期刊)。
1资源环境标准:健康基底的“硬约束”1.1自然环境指标我在贵州赤水丹霞调研时,当地气象站数据显示:夏季日均温24℃,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3.8万个/cm3,完全符合上述标准,这也是其成为“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的核心优势。
1资源环境标准:健康基底的“硬约束”1.2人文环境指标文化原真性:康养项目需依托在地文化(如中医药、民族医药、长寿文化),禁止“贴牌式”开发(例如某景区曾将普通温泉包装为“藏药温泉”,因缺乏文化溯源被列入负面清单);
社区友好度:当地居民参与率≥60%(通过就业、手作体验等方式),游客与居民冲突事件年均≤1次/万人;
可达性:从最近高铁站/机场到核心区的车程≤1.5小时(兼顾便捷性与生态隔离)。
2服务设施标准:健康保障的“软支撑”服务设施是将资源转化为健康收益的关键载体,2025年标准重点强化“医疗-住宿-餐饮”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2服务设施标准:健康保障的“软支撑”2.1医疗保障设施智慧管理:建立游客健康档案(需经本人授权),通过可穿戴设备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