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统编版|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第18课

时空坐标1911年10月10日1900年1912年1月1日狭义: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广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第18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核心概念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三民主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难点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山雨欲来·天朝自救——清末新政

一、山雨欲来·天朝自救:清末新政背景:讽刺漫画《中国蛋糕》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进行自我拯救。根据下面漫画《中国蛋糕》,说明清末新政的背景:根据教材P116【历史纵横】归纳清末新政的内容:第一阶段(1901-1905)清末新政内容:托克维尔定律: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改革官制1.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2.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奖励实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教育改革1.废除科举2.兴办学堂3.派遣留学编练新军1.编练新军2.废除武举3.兴办军事学堂各地起义的主要力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扩大了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

一、山雨欲来·天朝自救:清末新政科举制的作用1.从平民阶层中吸纳人才。2.保持社会阶层的流动性。3.实现社会价值的一体化。4.维系乡村社会高度自治。废科举的影响1.社会共同信仰崩塌。2.四民社会至此瓦解。3.带来城乡二元化难题。1.废除科举2.兴办学堂3.派遣留学1904年1909年学堂总数422259117学生总数9万160万1901年,清政府令各地所有书院均改为新式学堂,省城设大学堂;府设中学堂;县设小学堂。1905-1906年留日达到高潮。保守估计,清末十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不下5万人。张之洞:各省出洋游学诸生......不思朝廷之恩,不念官师之教,乃歆羡逆党,稍有一艺片长,转作反噬倒戈之用。产生了一批倾向革命的新知识分子第一阶段(1901-1905)清末新政材料一: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一、山雨欲来·天朝自救:清末新政第二阶段(1906-1911)预备立宪1904年的日俄战争,“立宪”日本击败“专制”俄国;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面对国内外压力,清政府被迫宣布“预备立宪”。宣布预备立宪1906年9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君上大权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第五条: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第六条: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摘编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1911年5月1911年第一届内阁(共13人)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族)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族)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理藩大臣:寿耆(皇族)许多立宪派转向革命。新政没有延续清朝的寿命,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风起云涌·旧邦新造——辛亥革命

二、风起云涌·旧邦新造:辛亥革命背景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