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高中科技实践之生物防治技术课件.pptxVIP

2025 高中科技实践之生物防治技术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生物防治:破解农业生态困局的“生态密码”演讲人

生物防治:破解农业生态困局的“生态密码”01生物防治实践的深层价值:培养“生态公民”的钥匙02高中生物防治实践:从理论到操作的“全链条”设计03总结:生物防治实践——为未来播下生态的种子04目录

2025高中科技实践之生物防治技术课件

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生态与中学科技教育交叉领域工作的研究者,我常被学生们问:“老师,电视里说的‘以虫治虫’是真的吗?不用农药怎么能控制害虫?”这些带着好奇的追问,让我想起在云南元阳梯田调研时的场景——当地老农蹲在田埂上,指着被农药“清场”的稻田里几近绝迹的青蛙和蜻蜓说:“以前田埂上都是虫鸣,现在打药多了,连益虫都没了。”那一刻我深切意识到:生物防治不仅是农业技术问题,更是培养青少年生态思维的重要载体。今天,我将以亲历者的视角,带大家系统梳理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逻辑与高中实践路径。

01生物防治:破解农业生态困局的“生态密码”

1为什么需要生物防治?从化学农药的“双刃剑”说起食品安全隐患: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检中,12%的叶菜类蔬菜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曾参与过一项全国性调研,数据触目惊心:我国农药使用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但有效利用率不足40%。过量的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带来三重危机:抗药性飙升:2023年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棉铃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已达120-200倍;生态链断裂:云南某茶园曾因大量使用菊酯类农药,导致传粉昆虫减少67%,次年茶叶产量下降23%;这些数据背后,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衰退。而生物防治的本质,正是通过恢复“自然控制”机制,让农田重新成为“活的生态系统”。

2生物防治的科学内核:基于种间关系的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的核心逻辑,是利用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我在实验室观察过一组对比实验:在放有100头菜青虫的菜田里,释放20头七星瓢虫,3天后菜青虫数量降至15头;而未释放瓢虫的对照组,菜青虫增至130头。这背后涉及三类关键关系:

捕食关系(如瓢虫-蚜虫、草蛉-红蜘蛛):捕食者通过直接取食控制害虫种群;

寄生关系(如赤眼蜂-玉米螟卵、丽蚜小蜂-粉虱):寄生性天敌将卵产于害虫体内,幼虫取食宿主完成发育;

拮抗关系(如苏云金杆菌-鳞翅目幼虫、木霉菌-土传病原菌):微生物通过分泌毒素或竞争营养抑制病原物。

这种“以自然之力治自然之害”的模式,本质是对生态位理论的实践应用——通过人为增强有益生物的生态位,压缩害虫的生存空间。

02高中生物防治实践:从理论到操作的“全链条”设计

1实践前的准备:工具、材料与科学思维铺垫去年指导某高中科技社团时,我们用了2周时间做前期准备。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让知识落地”:

工具包清单:养虫箱(50cm×30cm×30cm,带透气网)、体视显微镜(20-40倍)、温湿度计、记录板(含害虫/天敌形态特征图)、无菌接种环(用于微生物实验);

材料获取:

天敌昆虫:可联系当地农科院或生物防治企业(如北京中捷四方提供赤眼蜂卡),或野外采集(如春季麦田的七星瓢虫成虫);

微生物制剂:选择高中实验室易操作的菌株(如苏云金杆菌Bt-K84,需提前向供应商索要安全证明);

1实践前的准备:工具、材料与科学思维铺垫靶标害虫:优先选择常见且易饲养的(如菜青虫、蚜虫,可从校园菜地采集);

科学思维培训: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种天敌?”“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温湿度变化会影响防治效果吗?”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建立“变量控制”“因果推理”的科学思维。

2实践操作:从“观察”到“干预”的四步流程以“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项目为例,我们总结出可推广的实践流程:

2实践操作:从“观察”到“干预”的四步流程2.1第一步:生态本底调查(1周)21学生需在实验田(或校园菜地)划分3个5m×5m的样方,每日记录:环境数据:日均温(℃)、空气湿度(%)、光照时长(h)。害虫密度:每株菜的菜青虫数量(幼虫/卵);自然天敌数量:瓢虫、草蛉等益虫的种类与密度;这一步的意义不仅是获取基线数据,更让学生直观感受“农田是一个动态系统”。435

2实践操作:从“观察”到“干预”的四步流程2.2第二步:天敌释放与微生物施用(2天)赤眼蜂释放:将蜂卡(每卡含2000-3000粒蜂卵)剪成5cm×5cm小块,用回形针固定在菜叶背面(距地面30-50cm,避免雨水冲刷),释放密度为每平方米1张蜂卡;

Bt制剂喷洒:将苏云金杆菌菌剂按1:500稀释(需用30℃以下清水),选择傍晚喷洒(避免紫外线灭活),重点喷施叶片背面(菜青虫取食部位)。

2实践操作:从“观察”到“干预”的四步流程2.3第三步:动态监测与数据记录(3周)这是最考验学生耐心的环节。我们设计了“三维记录法”:

数量变化:每3天统计样方内害虫存活数、

文档评论(0)

260490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