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统编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3学习任务单.pdfVIP

初一历史(统编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3学习任务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前预习任务】

阅读教材第96页到第100页

【课上学习任务】

材料一:

1661——1766年耕地面积的变化

年代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年)5493576

1661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

(1)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明代以来,苏州就是丝织中心之一。到清乾隆时织机至少有1.2万余台,丝绸产品著名

品种有二十几个。吴淞江、娄江(浏河)与运河交汇,水运发达,是运河沿岸最重要的商品

集散中心之一,“无论丰歉”外省“客米来售者,岁不下数百万石”。据统计,苏州地区有

会馆48所,绝大部分为外地商人所建。钱业多山西人,布商、典当多徽州人。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2)概括苏州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城市的原因

材料三: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摩擦”的景象。镇上居民多从事丝织业,殷实之家不乏

雇工织绸者,镇上出现了染坊等丝绸加工工业并改进织绸技术,织户用丝自外购买,乌青镇

即是原丝供应地之一。镇子周围农村有大量织户,将所织的绸源源不断送到镇上。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3)市镇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影响?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下列各项对

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施行垦荒政策

B.清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C.请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D.清政府推广种植甘薯

2.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右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A.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时间市镇数量

B.近代以来市镇增多与开放通商口岸有关1500年以前59

C.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1551—1722年113

D.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1723—1861年167

1862—1911年369

3.下表为清朝前期部分年代人口与耕地数统计表,可以看出当时

时间17世纪70年代18世纪50年代18世纪70年代

人口数(亿)123

耕地数(亿亩)6.087.097.16

A.人口数量缓慢增长B.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4.右侧材料是对我国哪一时期经济

发展水平的描述?

A.唐朝前期

B.宋朝前期

C.明朝前期

D.清朝前期

二、材料题

材料一:

材料一:

《丝织十景图》描绘了丝织过程中10道

工序:胰炼、染色、络丝、牵经、摇纺、接

经、挑花、倒花、织绸和提花,不同的工序

产生泡丝

文档评论(0)

服务客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