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医学成人帕金森病生化案例分析教学课件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01前言
前言作为一名在神经内科工作了12年的临床护理教师,我始终记得带教时反复和学生强调的一句话:“帕金森病不是简单的‘手抖’,它是一场身体与神经的‘拉锯战’,而我们的护理,要成为患者最坚实的‘缓冲带’。”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7%,且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个数字还在攀升。不同于急性疾病的“立竿见影”,PD的病程长达10-20年,患者会经历从“细微震颤”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渐进式衰退,而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如多巴胺代谢、氧化应激水平)正是这场衰退的“隐形坐标”。
前言在临床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过度关注“运动症状”(如震颤、强直),忽略“非运动症状”(如便秘、睡眠障碍)的护理;二是偏重“疾病本身”,忽视“患者作为‘人’的整体需求”。因此,今天我要分享的这个案例,不仅是一份护理记录,更是一次“从生化到生活、从指标到心灵”的护理思维训练——它来自去年冬天我主管的一位58岁PD患者老陈,他的治疗与护理过程,几乎涵盖了中晚期PD患者的典型挑战。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老陈是2022年12月收入我科的。记得那天他裹着厚重的羽绒服,由女儿搀扶着走进病房,步态小而急促,像在“追赶自己的影子”。女儿一开口就红了眼眶:“医生,我爸手抖了5年,最近3个月连筷子都拿不稳,晚上睡觉总喊‘救命’,昨天还摔了一跤……”
主诉:进行性肢体震颤、僵硬5年,加重伴夜间躁动3月,跌倒1次。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诱因出现左手静止性震颤(“搓丸样”),情绪紧张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未系统诊治;3年前出现双下肢发紧、起步困难,外院诊断“帕金森病”,予左旋多巴(0.25gtid)治疗,症状控制可;近3月震颤波及右侧肢体,行走时“小碎步”明显,夜间睡眠中频繁挥拳踢腿(家属描述“像在和人打架”),曾坠床1次;1周前如厕时因“脚抬不起来”跌倒,无骨折。
病例介绍既往史:高血压5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否认糖尿病、甲亢;吸烟20年(已戒3年),偶尔饮酒。
个人史:退休前是中学数学老师,性格开朗,患病后渐沉默,常说“拖累孩子”。
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6次/分,BP135/85mmHg;神清,面具脸,语速慢;左手静止性震颤(4Hz),右侧肢体姿势性震颤;四肢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左侧>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轮替动作笨拙;行走时启动困难,步幅<30cm,无平衡障碍;嗅觉减退(自行描述“闻不出醋味”);便秘(3-4天/次,需开塞露辅助)。
辅助检查:
病例介绍生化:血清多巴胺(DA)12.3pg/mL(正常20-50pg/mL),高香草酸(HVA,多巴胺代谢产物)8.5μmol/L(正常15-30μmol/L);
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20U/mL(正常150-200U/mL),丙二醛(MDA)6.2nmol/mL(正常<5nmol/mL);
铁代谢:血清铁28μmol/L(正常12-30μmol/L),铁蛋白300ng/mL(正常20-300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45%(正常20-50%);
头颅MRI:黑质致密带信号减低(符合PD典型表现);
睡眠监测:快速眼动期(REM)肌张力失抑制(支持REM睡眠行为障碍)。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老陈,我首先做的不是“按流程填表”,而是“蹲下来看他的世界”。PD的护理评估必须“三维聚焦”:运动症状的量化、非运动症状的追踪、生化指标的动态解读——这三者交织,才能画出患者的“疾病地图”。
身体评估:从“症状”到“功能”运动症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老陈得分28分(中重度),核心问题是“运动迟缓”(穿衣、进食耗时>30分钟)、“肌强直”(晨起腰部僵硬需热敷30分钟缓解)、“震颤”(影响书写,字迹如“蚯蚓爬”);
非运动症状:便秘(Bristol粪便量表Ⅴ型,伴腹胀)、睡眠障碍(REM期行为异常,夜间觉醒3-4次)、嗅觉减退(已影响饮食兴趣)、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临界值14分);
安全风险:跌倒风险评估(Morse评分45分,中风险),主要因“步态异常”和“药物性直立性低血压”(左旋多巴可能引起)。
心理社会评估:被疾病“偷走”的自我老陈曾是学校“金牌班主任”,现在连给孙女辅导作业都做不到。他说:“以前我站在讲台上,40双眼睛跟着我转;现在坐在沙发上,连自己的手都管不住。”女儿是独生女,刚生完二胎,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护理压力大时会偷偷抹眼泪——这是典型的“患者-家属共病”状态。
生化指标解读: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