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饮料行业研究报告
茶是中国人传统的健康饮料,但茶饮料却是现代的,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物。即饮型茶饮料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茶的需求,又省去消费者泡茶的繁琐,所以它从一问世就是一种时尚健康的消费品。在可口可乐横扫全世界饮料市场的时候,茶饮料成为世界饮料界新的流行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茶饮料以17.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被誉为新时代饮料而风靡世界。中国茶饮料市场进入21世纪后更是增长迅速,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2005年消费量超过580万吨,市场份额直逼碳酸饮料,成为中国饮料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业综述
行业概况
茶饮料是软饮料的一种,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等工序制成的。茶多酚和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是保证茶饮品品质的关键指标。按茶饮料原辅料不同可将其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又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调味茶饮料还可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及其它茶饮料。按原料茶叶的类型又可分为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绿茶饮料和花茶饮料等。
饮茶是中国人首创的,但茶饮料却源于美国。20世纪70后代后期,茶饮料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并逐渐在饮料市场上大行其道。中国大陆的茶饮料开始于8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生产则应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旭日升集团推出冰茶开始算起。此后,茶饮料逐渐被中国消费者认同并接受。
?从中国茶饮料市场成长阶段来看,1998年以前是茶饮料市场的导入期,这期间中国茶饮工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市场份额小、售价较高。1999年以后中国的茶饮料进入快速成长期,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都呈膨胀式发展,1997--2001的5年间中国茶饮料的产量增长了2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0%,2001年中国茶饮料的产量为300万吨,占世界茶饮料市场的比重接近20%,居世界第5位。目前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而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而名列饮料市场的探花,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面对中国茶饮料工业的迅猛发展,有关业内人士预言,茶饮料将在中国掀起第三次饮料浪潮,甚至取代饮用水地位,与发展多年的碳酸饮料争夺市场霸主。2001年后,茶饮料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但消费量和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有逐年变缓的趋势。到2004年茶饮料的消费量仅比2003年增长了18%。康师傅、统一仍是这一领域的霸主,市场地位难以撼动,而健力宝、“两乐”、雀巢等强势资本的介入,也使得茶饮料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05年对于茶饮料而言,是一个内战连连、外战不断的年份,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三大巨头占据茶饮料市场第一集团军,可口可乐、雀巢在后穷追不舍,老牌劲旅百事旗下的立顿也是异军突起,甚至于一些乳品企业例如光明乳业也介入茶饮料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茶饮料占软饮料市场的份额逐步提高,达到20%。
表--?2001-2005年茶饮料销售量及销售额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销售量(万吨) 253 332 412 486 583 销售额(亿元) 155 191 226 275 330 行业特征
茶饮料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整个行业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品牌众多但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三大品牌占统治地位。
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三大品牌始终保持着销售额和销售量的三甲地位。2004年这三大品牌的销售量为整个茶饮料行业的23.6%,?而销售额为整个行业的24.7%。
(2)世界著名食品饮料公司开始介入中国的茶饮料市场。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雀巢等世界著名食品饮料公司推出了茶饮料产品,尽管它们所占市场份额不高,但由于这些知名公司的介入,加剧了茶饮料市场的竞争。
(3)茶饮料新品的开发速度加快
茶饮料的主要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要吸引他们的眼球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断的创新。在茶饮料推出的初期,一个新产品可以在市场上火几年,现在每个企业每年都要推出数个新品,?再加上每年新加入茶饮料行业的新企业推出的新品,每年有几十个新产品上市。在大型超市的货架上,?你可以轻松找到二三十个茶饮料新品,而上一年的产品则难觅芳踪。
(4)区域特征明显。
由于华东地区有饮用绿茶的传统,再加上非典之后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加强,绿茶饮料在华东地区的销售非常活跃。统一企业推出的“茶里王”,可口可乐中国与雀巢联合推出的“茶研工坊”是健康绿茶饮料的代表。日本“三得利”和“麒麟”公司在北方和南方处于领导地位。“麒麟”和“统一”的合作加强了它在这两个区域的地位。在这两个区域茶饮料以红茶为主。“顶津”的“康师傅”绿茶饮料在西南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