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种葡萄在西藏高原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pdfVIP

欧亚种葡萄在西藏高原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果树2009 FuiianFruits 欧亚种葡萄在西藏高原的引种 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蔡盛华 蔡子坚 林燕金 余 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欧亚种葡萄 (f vin~eraL.)又称提子,是世界上主栽的葡萄品种,外观美、品质佳、口感好, 经济效益高,耐贮运。但欧亚种葡萄抗病性较弱,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易遭病害侵染, 栽培技术难度也较大,发展受到限制。 为使欧亚种葡萄在西藏高原地区得到发展,我们进行了长达5年的引种试验 ,从中筛选 出适合西 藏林芝地区种植的优质欧亚种鲜食葡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引种地概况 引种地设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葡萄园内,采用塑钢大棚保护地避雨栽培, 面积3.3hm。。栽培区海拔2860m,年均气温8.6~C,年降雨量 780mm,无霜期 180~200d,空气含 氧量是内地的80%,CO含量较内地高,空气相对湿度 55%~60%,年 日照时数2400~2600h;土 壤为砂质壤土 (大棚区土壤砂质较重,经客土改 良而成)。2002年,我们从郑州、山东等科研院所引 进 16个欧亚种萄萄品种进行试种,苗木为 1年生嫁接苗和 1年生扦插苗,采用 “v”型篱架栽培,挖 1.0m×0.8m (宽 ×深)条沟种植,深施20em厚的有机肥 (由山肥 +牛羊粪组成),每畦2行,株 行距 1.0m×1.1m,667m 栽种 600株。 2 引种表现 通过几年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有6个品种适合在高原地区进行避雨设施栽培。其中,早熟 品种有绯红、无核 白鸡心 (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中熟品种有里扎马特、火焰无核 (8月下旬 至9月上旬成熟),中晚熟品种有美人指、红地球 (俗称红提,9月下旬成熟)。由于从 l0月开始,高 原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并出现霜冻,达不到葡萄果实成熟转色及糖分转化所需的有效积温,晚熟品种果 实表现个小、着色浅、含酸量高、品质劣,所以不适宜引进。6个适合西藏高原地区栽培的品种物候 期及性状表现见表 1与表2。 2003年 (种植第2年),早熟品种绯红、无核 白鸡心平均株产 1.0kg,667m 产量600kg;2006 年 (种植第5年)即达丰产,每平方米架面留果穗 5~7穗,平均穗重900g,平均单粒重 10g,可溶 性固形物含量 17.2%,667m 产量 1625kg,每公斤售价 l0~l2元,667m 产值 1.5~2万元;中熟 品种里扎马特、火焰无核,种植第4年667m 产量达 l800kg,平均穗重 900g,平均单粒重 11g,可 溶性固形物含量 16.2%;中晚熟品种红地球667m 产量 1500kg,平均穗重500~600g,平均粒重 l4 ~ 16g,可溶性围形物含量 18%以上,果实鲜红,果粉厚,外观均匀,脆甜,而且采摘期长达 1~2个 月,每公斤售价可达 15元以上,667m 产值2万多元,经济效益高,深受市场及消费者欢迎。 收稿 日期:2009—03—09 基金项 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 目 (2004Y0440、2006Y1~3、2006Y1004和 20o7Yl003) 作者简介 :蔡盛华 (1973一),男,助理研究员,从事落叶果树育种及栽培研究 为通讯作者 62 福建果树 2009年 品种 萌芽率 坐果率 穗重 单粒重 667m 产量 可溶性固性物 (%) (%) (g) (g) ( ) (%) 3 关键栽培技术 3.1 采用保护地避雨设施 高原的气候特点为早、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曰照时间长。引种试验表明, 为使欧亚种葡萄在其生长发育过程的各阶段 (萌芽期、枝梢生长期、花序形成及开花、果实膨大成熟 期等)所需的积温得到满足,必须采用保护地设施栽培。值得强调的是,当采果结束后树体进入休眠 时,应揭开大棚降温,以保证葡萄休眠的需冷量 (欧亚种葡萄0~7℃需冷量为 1200~1400h);此 外,在高原较寒冷地区 (如拉萨、那曲等),当冬季气温降到

文档评论(0)

专业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0200002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