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教学要求 《民法总论》相关法律条文 课外参考书目、资料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学者面临的3大问题 一、为何民法的命名方式不同于其他部门法? 二、为何民法的包容量远远超过其他部门法? 三、为何在许多民法理论著作中,都规定和讨论法的一般问题? 民法词源考 一、民法的词源及其同源词 古罗马的Ius civile是现代民法的词源 Civis 军人 引申为市民 Civitas “许多战士集合起来所组成的军队或战斗团体” 引申为市民社会 Ius civile 市民法 不同于“圣法”、万民法 市民法的产生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很显然,自然法更为古老,它是与人类本身同时,自然传授的事务。事实上,市民法则在城邦开始被建立、长官开始被创立、法律开始被写成文字时,才开始存在”。 在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市民社会的历史解释模式中,市民法是结束了自然状态后公共权力发挥作用的产物,它是市民社会的世俗法的整体。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的四部法律汇编——总法典模式 公元六世纪,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下,将罗马法整理编纂为: 《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学说汇编》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 《查士丁尼新敕》 至公元12世纪中叶被称为《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因其主要内容属于调整市民之间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所以又称《民法大全》。 综合的市民法的部门法化 大陆法系 “六法分类法” 宪法、民法、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简化寻法活动的编排法律方式 六法的产生条件: (1)商人法的产生 (2)法院的分工 第一部部门法意义上的民法典是1756年《巴伐利亚民法典》 结构为四编: 第一编是法规范之一般与人法; 第二编是物法; 第三编是继承法; 第四编是合同和其他债 对民法变迁史的总结 一、部门法意义上的民法产生时间 1756年《巴伐利亚民法典》 二、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真实联系 最古的民法,是人类不如国家时代的法的整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各样的法从民法中分发出来。 阿根廷学者西福恩特斯“民法包括其他法律部门从其内容完全分离出来后(自罗马市民法以来)留下或剩余的东西,这些法律部门有公法、商法、诉讼法、农业法、矿业法、劳动法等等。” 对开篇三个问题的解答 1、民法的命名 从民法分离的诸法,都经过了逻辑化的处理,而民法本身并未经过这种处理。 2、民法的“块头”大于其他部门法。 3、民法探讨一般问题。刑法学者黄风:“民法是一切部门法的基础,其他各种法可以说都是从不同侧面对民事法律关系和基本原则的保护、充实和发展,或者为他们的完满实现创造必要的法制条件和环境” 4、并非现代所有的部门法都从民法分发出来。 民法的调整对象一、国内民法调整对象之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合同法》第2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财产关系的一般分类: 1、物权关系 指因对物的占有、利用、归属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用益关系、担保关系和占有关系。 所有权,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用益物权,指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加以使用、收益的权利。 担保物权,指以确保债务清偿为目的,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上所设立的物权。 乙通过竞标方式取得了深圳红树林片区的一处土地使用权,并在此地块上建设了“海怡东方”的楼盘; 甲购买了海怡东方A栋15-C单元的房产所有权; 甲没有选择一次付款的支付方式,而是向招商银行贷款了全部楼款的60%,因此须以自己购买的A-15-C单元为银行设定抵押权,以担保偿还贷款。 2、债权关系 债权关系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债权契约(合同),因当事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旨在实践私法自治之理念,其所保护者,乃当事人间之信赖及期待 无因管理,旨在适当界限“禁止干预他人事物”与“奖励互助义行”二项原则,使无法律上义务而成为他人管理事务者,在一定要件下享有权利,负有义务。 不当得利,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之损益变动,使无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者,负返还其利益之义务。 侵权行为,在填补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所生之损害,期能兼顾加害人之活动自由及被害人保护之需要。 甲向乙购买汽车,价金25万元 甲不知其妻已付款,重复付款给乙的会计 甲驾车回家途中不慎撞伤丙而逃逸 路人丁送丙赴医救治,支出医药费5000元。 人身关系的一般分类: 1、人格关系 (1)人格 即国家赋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