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视频:耐克物流中心作业演示 二、耐克公司的发展历程 三、耐克的物流体系 (一)NIKE物流及其配送中心 (二)、电子商务物流方案:UPS帮助实现快速服务 (三)、NIKE信息网络的应用 四、耐克物流体系的建立 首先,耐克在全球布局物流网络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其次,使用电子商务物流方案,部分物流业务外包。 1972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现任NIKE总裁菲尔·耐特以及比尔·鲍尔曼教练投资的蓝带体育公司。 1973年,全美2000米到10000米跑记录创造者史蒂夫·普雷方丹成为第一个穿NIKE运动鞋的田径运动员。 1978年,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NIKE鞋开始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场。 1979年。第一款运用NIKE专利气垫技术的Thaiwind跑步鞋诞生。第一条NIKE服装生产线开始上马。 1980年,NIKE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NIKE生产联络代表处。之后,NIKE秉承“Local for Local”(在哪里,为哪里)的观念,不仅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而且全心致力于本地人才、生产技术、销售观念的培养,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国取得了飞速进展。 二、耐克公司发展历程 1996年,正式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NIKE(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香港也于2002年1月作为分公司并入中国区)。 2002年5月,NIKE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NIKE蝎斗3对3足球赛,数百支青少年球队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分别角逐14、16、18岁三个级别的奖牌。这是NIKE公司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做出的又一盛举。 2002年7月 NIKE特邀被冠以“放客博士”之称的NBA巨星文斯卡特来京,卡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中国青少年篮球事业的发展并代表耐克公司向中国篮协捐赠篮板。 2002年8月,耐克将会赞助一批代表美国自由篮球文化的“街头炫技篮球少年”来中国,跟中国的同龄人切磋球技。 2002年8月,在中国,NIKE公司不仅支持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还关注青少年的发展,推出了“我梦想”大型青少年体育系列活动,首创中国3对3篮球赛、NIKE高中男子篮球联赛、NIKE青少年足球超级杯赛、4对4青少年足球公开赛等活动。 2008年耐克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十四。 2009年5月,耐克热力兄弟2010代言,堪称“百年不遇,自成一派”的海豚王子赵晨浩所组建的超级人气明星天体热力兄弟,推出华语第一嘻哈舞曲天团的创作专辑,其中主打歌《我的感觉》轰动全亚洲,震撼网络,搜狗突破20亿大关,创造华语乐坛新奇迹! NIKE公司的所有产品,均采用OEM(外加工)方式进行生产。生产厂家都是以许可方式在生产“NIKE”牌的产品。NIKE公司并不拥有任何产品生产能力,而是依靠一个全球化的分别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包装、运输、销售等各项专门业务的网络,把NIKE鞋送到全世界的消费者面前。在购买者驱动的增值链中,居于控制地位的零售商、营销商或贸易公司的利润不是来自于生产的规模、数量或先进技术,而是来源于将许多专门活动(如研究、设计、广告、销售、金融服务等)结合为一个整体,并管理和协调这些活动的能力。公司本身只承担设计和销售。公司对其研发部门的用心与投资,不亚于一所大学的研究所。 NIKE公司非常注重其物流系统的建设,跟踪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发展,及时对其系统进行升级。NIKE的物流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非常的先进,近年来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其物流系统是一个国际领先的、高效的货物配送系统。NIKE通过对其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确保其竞争优势。 货件通过接收处,送到托盘存储区或单箱货架区。当货物需补充到分拣区时,从存储区被推出来,进入分拣模块的流动货架或固定货架。 大多数分拣货物进入两列翻板式分拣机,在这里,按订单分拣好,包装后送入两个装运区。 NIKE在美国有三个配送中心,其中在孟菲斯有两个。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是:在接货处,传送带将收到产品送到货堆或质量控制处,在货堆中的产品按顺序传送到货物传送架上,同时能供应20个货物分拣区域。从此区分拣好的货物被传送到287个打包站,然后被运走。 孟菲斯配送中心抛弃了1980年的仓库技术,起用了最新的技术,包括仓库管理系统(WMS)的升级和一套新的物料传送处理设备,增加吞吐能力和库存控制能力。同时,该配送中心增加了四个存储区,使得总的存储面积达到了125万平方英尺;增加了一个新的收货系统和另外13英里长的传送带,为了适用大件较重货箱,还增加了一个翻板式分拣机。 采用了实时的仓库管理系统,并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