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第四章_呼吸.ppt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来自胸廓的弹性组织。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4.用力肺活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5.用力呼气量 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s末所呼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成年人第1、2、3s末分别为83%、96%、99%。6.肺总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即为肺总容量,它等于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5000ml,女性约3500ml。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 气体分压差 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扩散面积和距离 温度 一、呼吸气体的运输形式 (一)物理溶解 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特点:①量小; ②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二)化学结合 气体与血红蛋白等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点:量大,主要的运输形式。 化学结合 动态平衡 物理溶解 二、氧的运输 氧容量 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结合O2的最大量 氧含量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O2的量 氧饱和度 氧含量所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当皮肤浅表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达 5g/100ml时,皮肤或粘膜会出现青紫色,称之为 发绀或紫绀,是缺氧的表现。 HbO2 (鲜红色) Hb + O2 (一)血红蛋白与O2的可逆结合 PO2高(肺部) PO2低(组织)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HCO3-形式的运输 碳酸酐酶 H2CO3 HCO3-+ H+ CO2+H2O 特点: ①反应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于Pco2差; ②红细胞膜上有Cl-和HCO3-的转运体,Cl-转移维持电荷平衡,促进CO2化学结合的运输; ③反应需碳酸酐酶催化; ④反应在红细胞内进行, HCO3-在血浆中运输。 反应特点: ①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 ②CO2与Hb的结合较为松散; ③高效率的运输形式,运输量仅占总运输量的 7%,但在肺部排出的CO2总量中却占17.5%。 在组织 在肺脏 HHbNHCOOH+O2 HbNH2O2 +H++ CO2 (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在组织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 第五章 呼 吸 第一节 肺 通 气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呼吸道的结构特征 和机能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胸廓容积扩大,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增大胸廓的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 吸 气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上下径、前后径和左右径 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呼 气 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时,吸气辅助肌(胸锁乳突肌、胸肌、斜角肌、背肌)也参加吸气过程。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也收缩。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平静呼吸时,膈肌的作用>肋间外肌。 2.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呼吸时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吸气入肺 -0.13~-0.27kPa(-1~-2mmHg)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止 平静呼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呼气出肺 0.13~0.27kPa(+1~+2mmHg)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止 3.胸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1.测定方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 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水检压计法 2.胸内压 平静呼吸时胸内压低于大气压,为负值。 平静吸气:胸内压 -0.7~-1.3kPa(-5~-10mmHg) 平静呼气:胸内压 -0.4~-0.7kPa(-3~- 5mmH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