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湘行散记》和《湘西》简论.docVIP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湘行散记》和《湘西》简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湘行散记》和《湘西》简论 【作者】谭伶东 【关键词】沈从文??散文??湘行散记??湘西 【指导老师】韦济木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之所以选择《湘行散记》和《湘西》的比较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首先基于我对沈从文及这两部散文集子的喜爱。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语言清新明朗,朴素中不缺高贵,通俗中兼有典雅,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流露出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之情。他对故乡青年人和下一代怀有无限希望,他也因故乡人愚昧麻木,不思进取的思想而伤感……这就是沈从文,一个虽久居他乡却心系故园的爱乡知识分子。在《湘行散记》和《湘西》里,我们就能看到沈从文是如何讲述一个个真实而又辛酸的故事。《湘行散记》是1933年冬回故乡看望病重的老母亲时将路上见闻与感受写给北京妻子的一堆信件中整理加工出来的。由于战乱和水路的危险性,为避免妻子担忧,且有意写得轻松幽默,这看似游记的散文,实则有着深厚的寓意,幽默背后隐藏着辛酸。《湘西》是1937年作者再次返乡所作,写了沅水流域的人事,并以沅陵和凤凰作为重点,把外人对两地荒唐不经的看法加以客观分析,同样句句凝血带泪。目前虽有许多人士研究沈从文的作品,有研究沈从文水文化精神的,如王向阳的《沈从文恋水情节》,杨恬的《论沈从文人格与创作和水的关系》;有研究作品中带有的牧歌情怀的,如李德尧《田园牧歌:沈从文散文的“文体”》;也有的对《湘行散记》作了一些研究的,如李刚的《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江湖意识——读〈湘行散记〉有感》,王殊的《〈湘行散记〉历史意识解析》;将《湘行散记》和《湘西》这两本集子进行研究的作品也有几篇,如陈非《沈从文散文艺术论——以〈湘行散记〉〈湘西〉为例》,张义顺《〈湘行散记〉〈湘西〉思想及艺术特色探析》,但他们却忽视了对这两本集子进行比较和研究。我将从别人很少下手的地方去着笔,粗略地将两本集子进行梳理,从它们的题材,思想感情、结构、语言,这几部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发展走向与艺术成就,并探讨其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一、奇特的选材内容 正如钱基博所说的:“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急,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1]? 从自然地理地貌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知道,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湖南西北角,正当湘鄂川黔交界处,东以沅水、雪峰山,与湘中分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湘西孤立、偏僻、闭塞,是一块苗族、土家族、汉族杂居的地方。山高崖陡,谷深洞幽,水急滩险,闭塞落后的湘西孕育了独特的湘西文化。沈从文运用他那只生花妙笔,描绘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山水,形形色色人物,独特的民风民俗,并掺合了传奇的浪漫因素,为中外读者完整生动地塑造出神奇、浪漫、多情的湘西世界。 (一) 独特的自然山水 沈从文热爱故乡的山水,在《湘行散记》和《湘西》中,几乎每篇都有自然山水的描写,由于散文体裁的规定性,散文中的自然山水的描写不像小说中写景那样肆意铺张,细细敷衍。散文中写山水多为写意和白描,仅是轻点几笔,便点出韵味和神髓,轻妙而空灵。在两部散文中作者善于变化方法和角度,善于捕捉各地景物中的独特之处,写来毫不雷同。如同样是写水,“河面宽而平,平潭中黄昏时,静寂无声,惟见水鸟掠水飞去,消失在苍茫烟浦里。一切光景美丽而忧郁,见到时不免令人生‘大好河山’之感;○1?“深潭为白日所艳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2?“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声……”;○3?“街市尽头下游便是一个长潭,名‘斤丝潭’,历来传说水源倒放一斤丝线才能到底”。○4以上四点,分别凸显其水的静、清、急、深的特点。 同理,一样的写山,张扬了山的不同个性。随视觉远近的不同,山形的变迁也在发生变化。请看,远处的山是这样的:“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颜色积翠蓝,早晚相对,令人想象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驾螭乘蜺,驰马骤其间。……俨然四围是山,山外重山,一切如画”;○5“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6“四面是山,对河的高山逼近河边,壁立拔峰,河水在山峡中流去”;○7?“对河有一带长岭,名野猪坡,高约七八里,局势雄强”。○8近处的山又是这样的:“窗口入目的一切,潇洒秀丽中带点雄浑苍茫之气”;○9“群峰竟秀,积翠堆蓝,在细雨或阳光下看来颜色真无可形容○10……从中我们又能看到沈从文笔下的山具有其秀、峭、雄、丽的特点。 故乡的山水在沈从文的笔下是仪态万千,清奇秀丽,一幅幅静态风景图,一张张绝妙写意画,寥寥几笔,便画出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