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_人体生理学课件_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_.ppt

_人体生理学课件_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_.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细胞外信号分子通称为配体。 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配体)并与之结合进而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即细胞接受信息的装置。 细胞外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引发靶细胞相应的功能改变,包括细胞出现电反应或其他功能改变。这一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导,是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 跨膜信号传导方式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 G蛋白耦联受体 G蛋白 G蛋白效应器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1.G蛋白耦联受体 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M受体、五羟色胺受体、嗅觉受体、视紫红质以及多数肽类激素的受体。 7次跨膜受体 分为三个部分: 膜外侧和跨膜段:有与配体结合的结合部位 膜内侧:有与G蛋白结合的结合部位 2. G蛋白 G蛋白由αβ γ三个亚基组成:α亚基具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和GTP酶活性。 激活过程: 3. G蛋白效应器 有两种:催化生成第二信使的酶和离子通道。 G蛋白调控的酶主要是: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依赖于cGMP的磷酸二酯酶(PDE)也可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二信使调控离子通道的活动。 4.第二信使 指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 第二信使有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磷酸鸟苷(cGMP)和Ca2+ 等。 5.蛋白激酶 根据其磷酸化底物蛋白机制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使底物蛋白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2)酪氨酸蛋白激酶:使底物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根据激活它们的第二信使不同,又可分为: (1)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或称蛋白激酶A(PKA); (2)依赖于Ca2+的蛋白激酶,或称蛋白激酶C(PKC)等。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转导方式 CAMP-PKA途径 IP3-Ca2+途径 DG-PKC途径 G蛋白-离子通道途径 CAMP-PKA途径 配体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激活激动性G蛋白(Gs)。Gs分成α亚单位与GTP形成的复合物和β-γ二聚体,前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生成cAMP,使胞内cAMP水平升高; 配体与肾上腺素α受体结合后可激活另一种能抑制AC活性的G蛋白,称之为抑制性G蛋白(Gi)。激活的Gi使AC活性下降,cAMP水平降低。 cAMP主要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PKA)来实现信号转导功能。 2.IP3-Ca2+途径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Gq Gq激活膜上的磷脂酶C(PLC) PLC将膜脂质中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为两种第二信使物质: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 (1)IP3结合于内质网或肌浆网膜上的IP3受体(化学门控的Ca2+释放通道),导致内质网或肌浆网中Ca2+的释放和胞浆Ca2+浓度升高。 Ca2+作为第二信使,直接作用于底物蛋白发挥调节作用,如引发肌肉收缩,但多数和钙调蛋白结合成复合物(Ca2+·CaM)来发挥作用。调节许多生理过程。 4.G蛋白-离子通道途径 G蛋白也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第二信使调节离子通道的活动来实现信号转导。 例如,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都普遍存在有Ca2+激活的K+通道,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时可激活这类通道,导致细胞膜的复极化或超极化。 少数G蛋白可以直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动。 例如,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与ACh结合后可激活Gi,Gi活化后生成的α-GTP复合物和β-γ二聚体都能激活ACh门控K+通道。 第一信使+R G蛋白-GDP G蛋白-GTP 效应器酶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前体 蛋白激酶 及其他 细胞功能改变 两种方式: DG留在膜的内表面,和膜磷脂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共同激活蛋白激酶C(PKC)。PKC有多种亚型,它们广泛分布于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激活后可使底物蛋白磷酸化,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3.DG-PKC途径 *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 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脂质双分子层 构成:由双嗜性脂质分子两两相对 排列成双分子层 (二)嵌在细胞膜上蛋白质 以两种形式存在: 外周蛋白整合蛋白 (三) 糖类 形式: 糖蛋白或糖脂 小分子: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大分子、物质团块:胞纳、胞吐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 扩散:溶液中的粒子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先决条件:膜的通透性 动力:浓度差、电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rtsc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