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画论 如何欣赏中国画(2) 如何欣赏中国画 谈用笔 画家所说的一幅画「有笔有墨」,这句话中的笔和墨不是文具的笔墨。 画中的笔和墨别具特殊的意义。 清代王臬合着的「学画浅说」说:「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 而无轻重向背云影明晦,即谓之无墨.... 」 这一段话,把笔与墨说得很清楚。所谓有轮廓而无皴法,当然是指画山石而言,所谓无笔就是说画出山的轮廓,轮廓之内没有皴法。简单的说就是轮廓之内没有表现山石菱角或凹凸的层次。所以画中之笔可以说就是用笔画出的线条。画家如何驾驭毛笔,尽量把画家所要表现的形体用线条画出来就叫作「用笔」。 如何欣赏中国画 书与画 谈到书与画的关系,首先就想到中国的绘画和书法都是使用同样的工具。自从毛笔发明之后,毛笔就持成为写中国字和会画的主要工具。书与画之间也就有了相互的关系,经过朝代逐渐演变,书与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最早期的中国画,或绘在丝帛上,笔法都较简单,画家未必一定是知识分子,也未必一定是善于书法以粗细均匀的长线条为主,钩出轮廓然后敷色。这在传世的顾恺之、展子虔等的画迹上可以见到。当时书法艺术已发展到精妙的程度,真、草、隶、篆各体都以具备,但显然同时代的绘画没有采用很多书法技术入画,也没有人在画幅上题字。 装背与表轴 除了绘在墙上的壁画和裱贴在木板上的绘画作品外,其它柔软易损的纸绢必须加以装裱,方能便于观赏、保护和收藏。 历代对装裱古籍或书画的工作,名称不一。 有时称装背。例如「思陵书画记」:「搜访古书真迹先降付曹勋... 等定验进呈讫,再降付庄宗古分手装背。」 也称为装潢。「通雅器用」云:「秘阁初为太宗藏书之府,并以黄绫装潢…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册,谓之装潢,即表背也。」由于潢犹池也,所以装潢也称装池。 以上所述都是裱古籍,可能这种技术最先用来裱旧书,后来纔用于裱字画。用来裱字画时又有裱褙之名。品字『笺』说:「裱表也、褙背也、凡糊物者必两层,以有画绘者向外,谓之裱;以无染素纸托其背为褙也。」裱褙两字也有人写作「表背」或「裱褙」。 写实与写意 画之妙,应在能于物象中结合着精神,至于技法祇是绘画的手段而已。 我们看了许多名画,有时机精工绝伦,一笔不茍笔画异常纤细,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穷年累月画成一幅图画;有的笔画简略不顾细节,大笔一挥,一幅图画,顷刻而成。画成的图画,有的唯妙唯肖,有的丑形怪状,但不论精与简,工与拙,妍与媸都被认为是好作品。 譬如唐朝天宝(公元742-755 )年间,唐玄宗因爱四川嘉陵江沿岸三百余里的大同殿壁上把嘉陵江三百余里的风景画出来。李思训画了几个月纔画成,吴道子祇用了一天,便画好了。唐玄宗给他们下的评语是:「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五迹,皆极其妙。」 吴道子,李思训当年所作的壁画已经不存,但从着录上可以知道,吴道子以线条的雄浑流畅见长,下笔如疾风骤雨简略而迅速;李思训的风格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山水著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描绘。作品属于上述精工纤细的一派。 款题和印章 款题 款题就是中国画画幅上的文字部份。画幅上所题的任何文字都包含在内。主要的可以分为下列几项: (一)作者签名和纪年 前文曾经提过,唐以前的画家不在作品上签题自己的姓名。在传世的唐画中,则有几幅有作者的签名。 例如: 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中的十幅画,其中三幅上面都有金色楷书「刁光胤」三字。另外三幅有「光胤」两字,余两幅因重裱裁剪祇余半个「光」或「刁光」二字,一幅无款。该册曾入宋徽宗内府鉴藏,有其藏印,应是刁光胤真迹,但册内对幅之题诗已证实并非宋孝宗所题,实系伪造。所以有人认为名款也是后世人加上去的。 这祇是风格的不同,不能凭风格来判断画的优劣。主要是以有否意境,能否传神来分高低。首先谈到人物画。 自古以来人物画中的肖像一向占很重要的地位。凡需要肖像的时候,就要请画家来画。情形大约和现代人需要照片时就用摄影机拍照相似。又有的画家能把一个人的貌像画得和真人很相似,但是没有真人的神气。「宣合画谱」说:「画人物最为难工,难得其形似,则往往乏韵。」所以,当年顾恺之画人像,有时数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狭义解释来讲,祇求形似就是写真,画出神韵就是写实之外,另加上写意了。 唐时郭子仪的女婿赵纵,资曾请韩干和周昉两位大画家替他画像,画成后难分高下,后来拿给赵纵的夫人看,赵夫人说,韩干所绘祇画出形貌,周昉所画,貌似之外还画出神气。那个时代,大家以注意到「形」与「神」的不同,而且有了重「神」轻「形」的观念。后来有人把这种「传神」的技法加以夸张,忽略了「形似」的技法。例如唐朝韦偃善作小马牛羊用原之景,「鞍马人物... 或头一点,或尾一抹... 曲尽其妙。」这种用简单一点一抹而能画出景物形态的画法,经过

文档评论(0)

38号店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