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试析“乌台诗案”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作者】虞 璐 【关键词】苏轼??乌台诗案??文学??影响 【指导老师】彭福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苏轼一生创作甚众,在诗、词、赋、文等方面成就极高,故清代著名理论批评家王国维把他列为中国四大著名诗人之一,其余三位包括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以才华而名,而“乌台诗案”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创作心态、文学观念、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笔者着眼“乌台诗案”,拟就此事件给苏轼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略作探讨。一、“乌台诗案”始末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执政。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句诬陷,身陷御史台之狱,以御史台别称乌台,故被称以“乌台诗案”。?“元丰已未,东坡坐作诗讪谤,追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是也。”?[1](P79)乌台诗案成为苏轼人生中重要的环节,是特定政治人文背景的产物,自宋而今,颇有学者关注,其结论也不统一。(一)“乌台诗案”原委元丰二年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转折关头,苏轼于三月由徐州调任湖州,其《湖州谢上表》中说“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以己不“生事”,暗示“新进”、“生事”。?被监察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以“新进”、“生事”等语指责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苏轼。对此,《宋史?苏轼传》记载: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2](P765)对自己遭遇乌台诗案,苏轼《乞郡札子》有云:“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乃复作为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而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因此言臣诽谤,臣遂得罪。然犹有近似者,以讽谏为诽谤也。”?[3](P827)实际上,苏轼保守的政治视野使其在诗文中片面夸大新政流弊,助长旧党的声势,影响了新法的实施。“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否认苏诗之讥刺,因为对时政的讥讽是苏轼对现实主义的理性追求。”[4](应该看到,苏轼经常以诗文讥刺朝政,贬斥新法,也为守旧势力用以反对新法,阻碍了新法的推行,故政见不同者、与之有仇者几欲杀之而后快。(二)“乌台诗案”评述?????乌台诗案原本就是一场罗织诬陷的文字狱,王水照在总结苏轼被指控为攻击新法的几十首诗文中发现,其中主要包括了三种情况:“一是原作与新法无关,纯属穿凿附会,罗织诬陷的,如《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之四;二是原作确有反对新法的内容,但又包含着生活真实,反映出生活流弊的,如《吴中田妇叹》;三是原作有些反对新法的诗,是反映苏轼思想中的保守方面的,如《寄刘孝权》。”?[5](P51-52)乌台诗案实质反映了宋代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日益强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多宋代文人不敢在诗中直抒其情,将其人生热情转到词中,促使词体内容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宋代文人亦不敢采用易引争议的比兴手法,转而直写其景。作为乌台诗案的当事人,苏轼深受影响,曾自称“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6](P1432)但是,苏轼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和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创作个性自此而逐渐建立起来。因此,经历乌台诗案的苏轼,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形成一个文学创作的高峰。二、对苏轼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文学上却是一位获得丰硕成果的全能作家。他留下二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可以说,他超越了众多同辈作家,处在北宋文学的高峰,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宝库。“乌台诗案”作为苏轼人生经历的重大转折,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苏轼创作心态和文学观念的变化,更多的体现则是在创作中题材和风格上的转变。(一)创作态度苏轼自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故总是能面对现实处境,积极参与政治,体现出中国士大夫兼济天下之志。在从政态度上他始终坚持崇实尚用、尊主爱国泽民的原则,即使遭受政敌的打击迫害,也能做到“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7](P325)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苏轼在诗案前期的创作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写了大量的政论、史论和有为而作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自乌台诗案遭到政治打击和流贬外放之后,苏轼佛家的心灵解脱和道家的养生修炼统一起来,形成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为人处世之道。他超脱尘世,每日与田父野老纵酒遨游,过着“野性犹同纵壑鱼”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苏轼借助佛、道否定尘世、追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