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自千年的生命思索_解读苏轼_赤壁赋_对人生的思考.pdf
2008年第3期 总第425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来自千年的生命思索
———解读苏轼《赤壁赋》对人生的思考
李冬元
【摘 要】苏轼的《赤壁赋》紧扣月夜泛舟的特定情景,借景抒情,因景喻理,把作者忧患于人生的巨大苦闷和超
然于时空的人生喟叹,和盘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们看到他在儒家与道家双重思想的影响下难以抉择的心灵的
挣扎,从而了解他对生命的思索。
【关键词】解读;《赤壁赋》;生命思索;乐观豁达的胸襟
有人说,苏轼是一位“无往而不乐”的天仙才子。他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身处逆境,依然胸襟豁达,“豁达
乐观”是他的灵魂。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游览黄州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文中表现出作者
身处贫困仍显乐观的人生态度。尺幅之间一波三折,写出了作者一段不凡的心路历程,这段心路实则揭示出苏轼达
观的人生形态的三次转变,更指明了中国诗人想要超越自我的人生哲学之路。
文章开篇主要描写作者与客人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月白风清、雾气缭绕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澄碧境界,
这也是主客悠闲自乐心境的真实写照。当然,文中“窈窕之章”的歌唱,“冯虚御风”与“羽化登仙”的幻想,也隐晦地
表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苦闷。第二段开头“饮酒乐甚”句,紧承上文的“举酒属客”,继续描写主客泛舟时的欢快。但
是,短暂的欢快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痛苦。接下来的“扣舷而歌”,显异于先前的民歌轻唱,折射出作者屡遭贬谪后
知音难觅、身无所属的悲慨。况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音,更催化了这种情绪,使他原只依稀的困惑变得格外
明晰。第三段,作者借客人之口尽情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首先是人事沧桑的感慨,然后是壮志未酬的悲怆。
文章的重心在第四段。作者写景衬托悲凉心境,而写悲凉心境,正是为下文写乐观、旷达、对生命的思索、对人
生的感悟作铺垫。这是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层面,也是文章主旨所在。身陷困厄的苏轼之所以能够积极地继
续自己的追求,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知疲倦地跋涉,其原因是复杂的。这里有他所受文化教育的浸润,有他宏大
抱负的支撑,……但最主要的是他在同自然对峙的过程中产生的顿悟。正是赤壁的江山风物触发了作者的慧根,敦
促他不断同自己、同宇宙对话,引领他完成精神还乡的壮举。首先,作者从潮涨潮落、月盈月虚的角度立论,体悟到
世间万物的变与不变都系永恒:“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从而呼吁人们不要因时空永
恒而感喟自身渺小,而应将人生投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体系中进行全维的考察和观照,从而发现自身的力量与伟
大。其次,作者认为在“物各有主”无法改变的制约下,人们必须正视现实,不纠缠于现实给自己带来的苦闷,抛弃虚
妄与焦虑,让自己的思想休假,精神散步,真正落实“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未取”,才能倍感“造物者之无尽藏”的
美好,人世的荣辱得失、忧愁快乐就构不成对人生的挤迫与催逼。
文章最后一段是写主体因为超脱而获得的一种感悟宇宙、人生真谛的“至乐”之境,是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思索
的最高境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大彻大悟之后的真正的极致状态的内心平和,这是躁动的
心灵归复安静后于大自然中寻找到的永恒寄托。
苏轼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
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印,它惟一的使命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生命的国度里。他的诗文,既是文
学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充满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
总之,苏轼在《赤壁赋》中假借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出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作者超脱的俯察
人生与宇宙之后的哲理参悟,他也因此而真正做到了无往而不乐啊!
【作者简介】 李冬元,江西省安福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教务处主任。
·4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