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BiTE 在肿瘤靶向治疗中
的研究进展
摘要:BiTE(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是一种以 T 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它
具有两个抗原结合部位,可以同时结合 T 细胞及病变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从而有效的激
活静止的 T 细胞,达到杀伤病变细胞的目的。由于其分子量小,易穿透肿瘤组织,缺乏 Fc
段,免疫源性低,BITE 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抗体形式。本文对 BiTE 的发展历程、
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BiTE;定向杀伤;肿瘤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36
Recent advances in bispecific single-chain antibodies BiTE
in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Dong Qiongna, Jiang Hua, Li Zongha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genes & Related Genes,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Renji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BiTE (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is a bispecific single-chain antibody. By binding one of its
arms to a specific cancer antigen and the other arm to a CD3 subunit of T-cell receptors, BITE can
efficiently activate resting T cells, achieving the aim of killing targeted cells. Compared to other
bispecific antibodies, BiTE is a novel and promising format due to its small molecule weight, easiness
to infiltrate into cancer cells, lack of a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Fc) region and low immunogenicity.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BiTE as well as its structur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Key words: bispecific antibodies; BiTE; redirected target cell lysis;cancer targeted therapy
1 双特异性抗体的发展历程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 BsAb)是指通过化学偶联、细胞工程(双杂交瘤细胞)和
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一种能分别与肿瘤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相关抗原结合,并产生生物学效
应的抗体[1]。由于化学偶联和双杂交瘤制备的双特异性抗体存在纯化步骤复杂、稳定性差、
免疫源性强、且产量较低纯度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其已逐渐被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所取代。
目前, 抗肿瘤双特异性基因工程抗体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2], 主要有BsIgG、F(ab’)2抗体片
段、IgG-scFv、taFv-Fc、DVD-Ig、DNL-F(ab)3、串联单链抗体(tandem scFv)、微型双功能抗
体(diabody, Db)及单链微型双功能抗体(single chain Db)、双特异性三价分子、双特异性四价
分子、三功能性BsAb等多种形式。然而,传统的双特异性抗体也存在着以下缺陷[3]:1) 需
要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参与;2) 只能激活小部分T细胞;3) 需要较高浓度的抗体才能达到半
数最大杀伤率。而基因工程BsAb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该类抗体能介导T
细胞和靶细胞之间形成溶细胞性免疫突触,因此又称为BiTE(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由于
-1-
其具有分子量小、易穿透肿瘤组织、缺乏Fc段、免疫源性低、不受MHCI类分子的约束及不
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等优点,BiTE是众多双特异性抗体形式中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
形式[4]。
2 双特异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