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
一、地面位置:东南侧514m为刘村;西侧64m为小墙则;南侧150m为马莲道;东北侧523m为北风井工业场地。
二、井下位置: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北接北一2#回风上山、北二胶带上山、北二进风上山;东临N1205设计工作面;南面为实体煤;西临N1202设计工作面。
三、地形、地貌:工作面整体为两翼较为宽缓的背斜构造,坡度-3o—4o,平均坡度2.5°,东西整体为西低东高形态。
四、地面标高: +948.8m~+999.5m
1024.3m,倾斜长301.7m, 斜面积309031m2。
第二节 工作面四邻采掘情况及影响范围
一、四邻采掘情况: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北接北一2#回风上山、北二胶带上山、北二进风上山;东临N1205设计工作面;南面为实体煤;西临N1202设计工作面。
二、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1、民宅:塌陷范围内有5户民宅及定居点。
2、公路:塌陷范围内无乡级以上公路通过。
3、电线等:沉陷区内有余吾煤业—北风井110KV线路编号为北风井847Ⅰ9#—18#、北风井847Ⅱ9#—18#共20个铁塔受影响。
第三节 工作面参数及储量
一、工作面参数:胶带顺槽长1263.8m,可采斜长1024.3m,回风顺槽长1174.9m,可采斜长1024.3m,切眼斜长301.67m,斜面积309031m2。
二、工作面储量
本工作面可采储量283.5万吨,煤层平均厚度6.6m,容重为1.39t/m3,回采率按93%,则:
可采储量:1/2(1024.3+1024.3)×301.7×6.6×1.39×93%= 263.7[1/2(1024.3+1024.3)]÷(0.8×3)≈4270.8为循环进度,3为日循环个数。
第二章 地质情况
第一节 煤层赋存特征
一、煤层赋存情况
该工作面所采3#煤层,该煤层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地层中下部,为陆相湖泊沉积,煤层厚度稳定,厚度为6.0~7.06.60m,工作面煤层中局部存在一层厚约0.1m的碳质泥岩夹矸。工作面整体为两翼较为宽缓的背斜构造,坡度-3o—4o,平均坡度2.5°,东西整体为西低东高形态。
二、煤质情况
煤质为特低硫、低磷、中灰、热稳定性好、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见表2-1。
表2—1 煤质状况表
M A V C H O N 工业牌号 0.71 10.11 12.01 90.91 3.94 2.54 1.44 PM
三、煤层普氏硬度(f)见表2—2。
表2—2 煤层普氏硬度表
名 称 煤 层 夹 矸 直接顶 直接底 普氏硬度(f) 1-3 2-4 2-5 2-5
第二节 地质构造情况
一、工作面整体为两翼较为宽缓的背斜构造,坡度-3o—4o,平均为2.5°,东西整体为西低东高形态。
二、根据现有资料,整个工作面回采区内不存在断距超过5m的断层和直径超过20m的陷落柱。根据钻孔资料分析, 胶带顺槽侧距切眼54.9~234.9m处瓦斯平行抽采孔施工遇见岩石,可能发育有断层。
三、根据现有资料,整个工作面回采区内不存在断距超过5m的断层和直径超过20m的陷落柱。回采区外围发育6个构造,即:发育于回风顺槽与瓦排巷3#横贯处的F109正断层;发育于进风顺槽与胶带顺槽中部的F103正断层、F104正断层、F105正断层;发育于进风顺槽4#贯以南约100m的F48正断层;发育于回采线北侧北一2#回风上山中部的X45陷落柱,见表2-3。
表2-3 断层及陷落柱特征表
构造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回采的影响 F109 115° 25° 31° 正 1.1 延伸至工作面 F103 118° 28° 32°~60° F104 270° 180° 44° 正 2.4 延伸至工作面 F105 90° 0° 30° 正 0.4 延伸至工作面 F48 270° 180° 45° 正 1.5 无 构造 大小(长轴×短轴) 控制程度 对回采的影响 X45陷落柱 55m×45m 边界明确 防止回采震动造成滞后突水
四、根据工作面坑透报告,工作面回采期间共发育3块异常区域,分别如下:
一号异常区,位于切眼以北
二号异常区,位于切眼以北
三号异常区,位于切眼以北
第三节 围岩及其特征
一、煤岩层综合柱状图,图2—1。
二、围岩及其特征,见表2—4。
表2—4 围岩及其特征表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石描述 老 顶 细~中粒
砂岩 0.92~14.67 浅灰色,中厚层状,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中等,由泥质充填,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 直接顶 泥岩~粉砂质泥岩 2.85~3.68 深灰色,薄层状,以波状层理为主,平坦状断口,含不完整植物化石。夹粉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