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鼎白茶标准汇编
目????次
1、白茶茶树品种
2、白茶茶园建立与种植
3、白茶茶园管理
4、白茶采摘
5、白茶初制
6、白茶精制
7、白茶
NFD/T001-2007
白茶茶树品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茶生产所需的茶树品种来源,形态特征、生育特性和经济性状。
本标准适用于白茶生产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的种性检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ll767—1989 茶树种子和苗木
3 茶树分类
3.1福鼎大白茶
3.1.1 品种来源
本品种原产于本省福鼎县点头柏柳竹栏头村,无性系品种。1984年被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
3.1.2 形态特征
3.1.2.1 小乔木型,树势尚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
3.1.2.2 叶片呈椭圆形,叶尖渐尖略下垂,叶片平展,叶色黄绿具光泽,叶面隆起,叶肉略厚。大部叶长11cm~13cm,宽5cm~7cm。侧脉明显与主脉近垂直角度,叶缘平整,锯齿较齐,大部为27对~38对。
3.1.2.3 花型尚大,平均直径4.1cm×3.6cm,花瓣7瓣~10瓣,子房上具绒毛,结实率尚高,种子饱满,发芽率较高。
3.1.2.4 嫩芽梢尚肥壮,淡绿色,茸毛特多且长,萌芽率高,芽头密,一芽三叶大部长8cm~9cm,重O.6g~O.65g。
3.1.3 生育特性
3.1.3.1 生育期:属早芽种,三月上、中旬萌芽,四月上旬开采,十一月中旬停止生长。
3.1.3.2抗逆性:抗逆性强,耐寒耐旱,适应性广,病害较少,但易受茶叶蝉与螨类危害。
3.1.4 经济性状
3.1.4.1 产量:产量高,最高达210kg/亩,一般的105kg/亩。
3.1.4.2 质量:适制绿茶、白茶与功夫红茶,品质均优。
3.2 福鼎大毫茶
3.2.1 品种来源
本品种原产于福鼎县点头柏柳汪家洋村,无性系品种。1984年被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
3.2.2 形态特征
NFD/T001-2007
3.2.2.1 小乔木型,树势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
3.2.2.2 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着生。形椭圆或近长椭圆,尖端多渐下垂。叶色浓绿具光泽。叶面略隆起,叶厚而质地较柔软,叶长大部14cm~15cm,宽5cm~6cm。主脉呈“弓”形,侧脉较明,大部8对~11.5对,叶缘向面卷,锯齿深明而钝,大部为31对~45对。
3.2.2.3 茶型大,平均直径4.7cm×4.1cm,很少结实,基本无籽。
3.2.2.4 嫩芽梢粗壮长大,色淡绿,茸毛多而长,大部一芽三叶长lO.4cm,重1.04g。
3.2.3 生育特性
3.2.3.1 生育期:属早芽种,三月上中旬萌芽,四月上旬开采,十一月上旬停止生长。
3.2.3.2 抗逆性:抗逆性强,耐旱耐寒,适应性广,病虫较少,但易受小叶蝉与螨类危害。
3.2. 4 经济性状
3.2.4.1 产量:产量高,最高达218kg/亩,一般90kg/亩。
3.2.4.2 质量:适制绿茶、白茶与红茶品质均优。
3.3 菜茶
3.3.1 品种来源
菜茶是闽东北山区广泛栽培的的有性群体品种。
3.3.2 形态特征
3.3.2.1 灌木型,中、小叶类,树姿开展或半开展,低分枝。
3.3.2.2 叶多水平着生,多呈长椭圆形,叶色多浓绿具光泽。亦有暗绿缺光泽。叶肉多数较厚,大部叶长5cm~8cm,宽2cm~3cm,大部侧脉7对~9对,叶缘平整,锯齿较齐,大部20对~30对。
3.3.2.3 树型大或中等,直径多为4cm左右,花瓣多为6瓣~7瓣,雌蕊多半高于雄蕊,子房多数密生绒毛,结实率中等。
3.3.2.4 嫩芽稍较短小,色绿或稍带紫红,芽毫一般。
3.3.3 生育特征
3.3.3.1 生育期:属中迟芽种,三月上中旬开采,十一月中旬停止生长。
3.3.3.2 抗逆性:抗逆性较强,较耐旱耐寒,病害较少,但受茶叶蝉和螨类危害较重。
3.3.4 经济性状
3.3.4.1 产量:产量较低,毛茶一般40kg/亩,最高123kg/亩。
3.3.4.2 质量:适制白茶、绿茶、红茶,尤制小白茶品质特优。
NFD/T002-2007
白茶茶园建立与种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的适宜自然条件、山地等高梯田的建立,茶树种植以及水土保持、建立生态茶园。
本标准适用于茶园基本建设与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