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生导师要做的十件事
——以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例
宋德发
摘要:受《导师要则》一文的启迪,结合对自己研究生导师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认识,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讨论了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应该要做好的十件事情。
关键词:导师要则;研究生导师;张铁夫
作者简介:宋德发,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湘潭411105。
在《导师要则》(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7期)一文中,杨卫先生认为,作为研究生导师.有十件事情不能做。受该文的启迪,我想谈谈研究生导应该要做的十件事。一“破”一“立”,刚好构成一个完整版的“导师要则”。为了避免行文空洞,我想结合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来谈。
一、要做老师
老师学者化、官员化似乎是高校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师醉心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更在乎自己做课题、发论文、评奖项、争职务,早把自己的老师身份忘得干净。很多学生原本冲着导师的名气和资历来,结果却发现,名头越响的导师可能越不像导师,比如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某名校师从某著名导师攻读硕士学位,但是一年能见上导师一面已经算幸运。因为这位导师身份太多,分身无术;时间太少,分配无方;学生太多(博士生就有18位).难以辨认。我的导师张铁夫先生其实也很忙,他像很多导师一样,具有多重身份: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多种行政或社会职务(多数是他人推选的,他自己并不喜欢)等等,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的身份,每学期投入到学生身上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连贯和稳定的,有时候,’一篇论文上午交给他,晚上便有了回音,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评语。而且他上课也是有始有终,数量和质量都有保证。有一件事情更能说明他对老师角色的珍视:在我准备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但是我们居然通了好几封信(不是电子邮件),在信中,他对我提出的很多鸡毛蒜皮的问题给予了耐心和细致的解答。现在的很多导师大概不会对准研究生们这么客气和重视了。
二、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些导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表面上师生情深,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师生关系变成了酒肉朋友。
隔三差五,就在酒楼饭馆聚餐(多半是学生们买单)。觥筹交错之间,师生关系是密切了,可是学生对老师应有的敬畏没有了,导师对学生应有的约束消失了。有的学生还因请客吃饭太多,导致负债累累,苦不堪言。还有的导师对学生的“关爱”过于全面。我认识的一个研究生C女士,结婚时没有请客,举办了一个静悄悄的婚礼,导师获悉后就勃然大怒,责备她不给导师面子。研究生都是成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导师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在我读书期间.
每逢重要节日,我们都会向张铁夫先生表示敬意,但至多送上一束鲜花,有时候还是空手去他家坐一坐,聊一聊。倒是导师每学期请我们小聚两次(他给出的理由是“我比你们有钱”),但绝不超过两次,这样既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加深了师生情感,又避免了将庸俗社会学带到学校来。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导师常以长辈的慈爱表示关怀,但绝不以家长的姿态胡乱干涉。很多年后,何云波师兄撰文《多年师徒成父子》、汤林峄师弟撰文《恩师如父》来描述这种师生之情。看来,只有平等且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爱才能够赢得学生们的认同和敬爱。
三、要多鼓励学生
很多导师喜欢用“这个不行”、“那个太笨”;“张三太懒”、“李四不懂做人”来评价学生。20多年来,张铁夫先生一共指导过30多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共同的回忆之一就是:张老师从不批评学生,就算是批评也让人如沐春风。他很懂得分析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对学生的优点却抓住不放,随时随地加以赞美。他称赞师兄曾思艺诗歌写得好(却不说他思辩能力不强),适合搞诗歌研究,后来曾思艺成为了国内丘特切夫研究第一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称赞师兄何云波悟性好,一则材料可以写一篇文章(却不说他不注重材料收集),后来何云波成为中国文科领域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称赞师兄曾艳兵哲学思辩能力强(却不说他对诗歌有偏见),后来曾艳兵成为国内一流的卡夫卡研究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在我读书期间,张铁夫老师称赞我的选题能力很像何云波(却不说我文笔不行).我大受鼓舞,后来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文科副教授之一。张铁夫老师常说:研一时,我是你们的老师.到了研二,你们就是我的老师了,因为你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比我要钻得深多了。这种鼓励学生的艺术在导师界应该是不多见的。
四、要多提携学生
很多导师要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