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锥栗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因素分析.docVIP

鼎湖山锥栗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因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鼎湖山锥栗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因素分析 杜彦君1, 2,彭闪江3,徐国良1,黄忠良1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 肇庆 52607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 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 佛山 528000 研究了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的主要因素。实验分为无处理组、鸟类取食组、排除鸟类取食组、排除哺乳动物组和种子袋法。结果表明,扩散前种子主要受栗实象甲(Curculio davidi )取食和病原体感染,其取食率在鼎湖山3种林型之间显示了较大差异。排除实验的研究表明,锥栗种子在扩散后承受啮齿类、鸟类等动物取食和病原体感染致死的巨大压力,其中无覆盖处理实验组的种子取食平均比例高达93.3%,鸟类对种子取食率约为80%,排除鸟类实验组中的种子平均取食率为92.4%,非哺乳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在3个林型有差异,但不是显著性的。因此,巨大的种子死亡或丧失是锥栗自然更新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 锥栗;种子取食;病原体;种子命运 中图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05 种子扩散后被鸟类、昆虫和啮齿类捕食,被病原体侵染,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也是植物更新 (recruitment) 的关键过程,决定了植物的丰富度和分布格局[1-8]。Jorge等[9]发现欧洲赤松Pinus stylvestris)的球果在成熟期被交嘴鸟Loxia curvirrostra)取食比例超过了80%黄雀Carduelis spinus)对扩散前的种子取食可达51 %。Hulme的研究表明地中海灌层中马哈利樱桃(Prunus mahaleb)种子取食达到了30%[10]。另外,Kirkpatrick和 Bazzaz[11]研究发现,四种早期演替的一年生植物的种子被许多真菌选为定居点,真菌对种子发芽和幼苗建立起负面影响。同样,孙书存等[12] 在研究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种子扩散动态时,也发现真菌感染和蠕虫侵害引起种子的腐烂比率为12.5%,是除动物捕食外影响种子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种子命运及其对植物自然更新的影响的研究正逐步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是,以前的研究还缺乏系统地对不同林型下种子死亡因素的对比分析,对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死亡因素的分析也很少。 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重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形成贡献极大,而且为众多附生植物提供优良栖息生境及以巨大的种子产量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使之成为本区影响生物多样化的关键种。但有关研究发现,林下锥栗幼苗极少见,表明这一树种的天然更新不良,正处于衰退的境地[13]。本文以锥栗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动物取食、病原体两种因素对其死亡的影响,探讨锥栗由建群种沦为衰退种的原因及其自然更新不良的机制,从而对优势种锥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内进行。鼎湖山位于广东省中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居北纬23°09′21 ~23°11′30 ,东经112°30′39 ~112°33′41。全区总面积1155 hm2,为大起伏丘陵,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峰海拔一般为450~600 m,最高峰鸡笼山海拔1000.3 m,坡度平均为30°~45°。鼎湖山土壤由砂岩、砂页岩发育而成,从低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赤红壤、黄壤和山地灌层草甸土。本区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水热条件丰富。年太阳总辐射约4665 MJ· m-2 · a-1,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433 h,年平均气温20.9 ℃,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2.6 ℃和28.1 ℃,其年平均降雨量达1927 mm,但分布不均,其中3~8月的湿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5%以上,而12月到次年2月仅占6%。年蒸发量1115 mm,年相对湿度81.5%[14]。 2 实验方法 种子受重力等影响而脱离母树之前发生的取食称为扩散前种子取食。由于受总苞保护,主要危害因子为昆虫和病原体。鼎湖山马尾松林没有锥栗母树,所以只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的不同母树上取锥栗种子,统计受昆虫及病原体侵害的种子数目。 锥栗种子离开母株后还会受到哺乳动物和鸟类等的取食,称为扩散后取食。扩散后取食实验采用排除法进行[10, 15-17],排除实验在3种林型内进行,共分4个组,每组30 个重复,每个重复用种子50 颗。具体设计如下:第1组:无处理组(Open treatment group,OP组),种子自然放置在母树附近和远

文档评论(0)

fly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