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卷第6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1.26 No.6
2013年 6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 Jun.2013
在非洲与西方的文化结合部断裂
论小说 动《荡》中的奥比形象
肖 娜
(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摘 要] 尼 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的长篇小说 《动荡》讲述了非洲青年一代的成长遭遇和 困境。小说主人公奥比身上打
上传统非洲和现代西方两种文化烙 印。两种异质性文化在年轻的奥比身上绞缠搏斗,他无法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点,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奥比形象诠释了非洲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 非洲;西方; 《动荡》;奥比
[中图分类号] Il06.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肖娜 (1979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动荡》(NoLongerAtEase)是尼 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 便具有了魔力。一群妇女用白瓷碗盛着garri售卖,她们在
(ChinuaAchebe)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西方殖民主义 空烟盒上敲击着节奏,一个乞丐在伴奏下向她们乞讨 。汽
长期统治下非洲青年一代的成长遭遇和困境。主人公奥 比 车、传单、瓷碗 、烟盒 、知识……,这些西方现代文化元素已全
(Obi)是非洲古老部落伊博族 (Igbo)的后代,他以优异的成 面渗入非洲本土居民的日常生活,由此导致非、西两种文化
绩获得家乡人组成的乌姆奥菲亚进步 同盟 (UPU)的资助, 均发生异变 :西方文化满足了非洲本土居 民的日常生活需
去英国读大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在首都Lagos的政府机构 要 ,成为一种理性实用的文化 ;非洲部落文化中 “精神信仰”
任职,成为国家奖学金审批部的一名高级职员,是当时进入 的原质 ,不断掺合物质功利因子。总体而言,“之前时代相互
白人机构工作的少数黑人之一。在同族人眼里 ,他是一个收 独立的文化现在已进入各种样式的混合状态。” 另一方
入丰厚、前途辉煌 、能看顾本族利益的优秀青年。但奥比的 面,非、西两种文化彼此交融互渗的同时,也各自强调 自身的
西方教育背景,已使他的人生观迥异于周围。其女友Clara 独立性 ,两种文化互相排斥争斗的场景在小说中时有呈现。
的Osu身份 使得他们的婚姻遭致氏族和家庭的强烈反对 , 如在求雨仪式中,信守上帝的奥比的父亲与同族人发生争
他们的婚姻以失败告终。母亲的辞世,Clara的离去 ,缠身的 吵,同族人认为应拿着棕榈酒、公鸡去拜祭雨神 ,而奥比的父
债务 ,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使奥 比滑向堕落的深渊,最终锒铛 亲则坚称不能向其他神献祭。同族人认为乌姆奥菲亚村的
入狱 。一个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非洲青年为何走 向堕 子孙没有一个受到雷击是祖先 的庇护,奥比的父亲则认为
落?此形象具有何种文化内涵?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展开深 “那全是上帝的保佑”。一个人要按部落习俗为奥 比献kola
入分析。 果,而奥比父亲则坚持在基督徒家里不接受异教徒的献祭。
两种文化的冲突由此可见一斑 。在族人眼里,是基督教使
Isaac(奥比的父亲)与本族 日渐疏离,“他不是我们见到的唯
奥比的成长时代,基督教文化已渗入到非洲本土的方方 一 的基督徒,但是像喝棕榈酒一样 ,一些人喝完仍清醒,而一
面面,在长期的西、非文化混合中,西方文化被非洲本土置换 些人则丢了自己的心志”。
和利用,非洲本土文化 日渐失去原始的质朴性,染上世俗功 在非、西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弃儿形象解读.pdf
- 狄更斯与加缪的穿越时空的相遇——《双城记》人物的存在人道主义解析.pdf
- 狄更斯作品中“天使”形象创作的局限.pdf
- 动物的灵魂一如人类的灵魂.pdf
- 读《红色手推车》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pdf
- 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pdf
- 杜甫与泰戈尔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共性研究.pdf
- 对比手法在《红字》作品中的运用.pdf
- 对库切小说《耻》中生命本能的探析.pdf
- 对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pdf
- 詹姆斯小说《学生》中“他们”之间欲望表现——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解析.pdf
- 占领体制下的心理彷徨——小说《美国学校》表现出的日本国民精神世界.pdf
- 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论贾政.pdf
- 挣脱丛林羁绊,品味城市真谛——评《我生涯的破灭》对《我的光辉生涯》中西比拉形象的再解读.pdf
- 挣扎的人生——利蓓卡的悲剧命运和现实启示.pdf
- 织毛线的复仇女人——《双城记》中德伐日太太的人物形象.pdf
- 殖民语境下寻求身份认同的苦闷——浅析郭沫若的《月蚀》.pdf
- 智慧文学对伊甸园故事生命观的反思与回响.pdf
- 中世纪文学作品的思想分析——以《神曲》为例.pdf
- 中西“弃妇复仇”母题异同浅析——以美狄亚和窦氏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