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鉻鉬合金鋼表面鐵鋁合金硬化處理之研究.docVIP

鎳鉻鉬合金鋼表面鐵鋁合金硬化處理之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鎳鉻鉬合金鋼表面鐵鋁合金硬化處理之研究* Surface Aluminization of A Ni-Cr-Mo Steel* 詹仕名1 ■ 陳貞光2 S.M. Chan1 J.K. Chen2 本研究利用中碳鎳鉻鉬合金鋼作為底材,在550℃~700℃的低溫,藉由固態擴散的方式,進行2~6小時的滲鋁還原反應,在鋼材表面生成鐵鋁基合金,提昇鋼鐵的表面機械與抗腐蝕性質。實驗顯示,滲鋁溫度及滲鋁時間影響了擴散層厚度、相成分與機械性質,本研究之生成相的厚度介於20~90m,所得之活化能為12.50KJ/mole,當溫度達700℃時,可以生成兩種不同相的鍍層,經由EDX與XRD分析,最外層之生成相為鐵鋁之介金屬化合物-Fe2Al5,中間層則為Fe3Al結構之固溶體,其硬度可以達到Hv600以上。 關鍵字:鐵鋁基合金、滲鋁法、表面硬化、固態擴散 We investigated the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hardening of a Ni-Cr-Mo medium carbon steel. The Fe-Al diffusion time was varied from 2 to 6 hours under th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between 550℃ and 700℃. After treatments, the structures, phas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layer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ting layers ranged from 20m to 90m.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formation of the coating layers was approximately 12.50 KJ/mole. At 700℃, there were two coating layers on the substrate: (1) a Fe2Al5 surface layer and (2) a Fe3Al solid solution layer beneath the Fe2Al5 layer. The surface hardness was higher than Hv600 while the substrate hardness is maintained at a satisfactory level. Key words: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luminization, case hardening, solid phase diffusion 壹、前 言 鐵鋁合金具有極高之硬度、高溫機械性質、耐腐蝕性良好、甚至較低的密度等性質(1-3),這些性質對於鋼鐵材料是相當欠缺的。文獻指出,當鋼材表面滲鋁後可耐溫至2000℉(~1093℃)(4),若將鋼鐵材料表面改質為鐵鋁合金,不僅提高了室溫下耐磨耗性能,延長使用壽命,亦可使鋼鐵材料應用於高溫與易腐蝕之環境下,讓鋼鐵材料具有更多元化的應用範圍。 熱浸鋁法(hot dip)為早期生成鐵鋁合金之主要方法,在1960年代被大量的研究,將母材浸漬到鋁的熔湯中,使鋼鐵表面取得鋁的覆層之後,接著進行700℃~1000℃(5)的擴散處理,但由於其反應溫度較高,在此高溫下進行滲鋁,必定造成母材顯微組織的改變,降低母材機械性質,且生成之鍍膜表面較為粗糙,品質控制不易,加上程序繁複,提高了生產成本。 近年來有許多文獻提出表面生成鐵鋁合金不同之製程,大致可分為:熔煉法、粉末冶金法、機械合金法、粉體滲透法(pack cementation)。其中,粉體滲透法(pack cementation)具有下列幾項特點:滲鋁處理後粉體可回收性、處理溫度較低、製程簡單穩定、成本低……等特性(6)。而本研究之目的即是希望能保有母材良好的強度與韌性,在表面生成鐵鋁基合金,達到硬化之效果,因此,降低處理溫度與量產性的考量將為本研究之關鍵。 本研究嘗試在低溫的環境下,以粉體滲透法生成鐵鋁基合金,利用鹵化物作為活化劑配合鋁擴散劑,在550-700℃間進行擴散處理,希望在此低溫處理後,母材仍可保持原有之機械性質,而表面生成鐵鋁合金達到硬化之效果。 貳、實驗方法 2.1 前處理 本研究以使用於輥輪的中碳鎳鉻鉬合金鋼作為母材,表-1為本研究母材之成分,以水冷式砂輪機切割成長×寬×高約為10mm×10mm×5mm,浸泡於丙酮溶劑中,置於超音波震盪器中震盪10分鐘後,取出並烘乾之。再以SiC砂紙研磨至#200,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