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和启示
一、引言
源于2007年末的美国次贷危机横扫整个世界,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的金融机构都相继成为牺牲者。从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1837年美国的恐慌和1907年的银行危机,再到1929年的大萧条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从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再到最近的次贷危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扩大,各个机构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也愈加悲观。2008年7月起,危机已经恶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股票市场大跌,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恐慌四处蔓延
现代经济学的比较成熟的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来自于Herderson 对国际商品价格的稳定计划的研究。该模型由克鲁格曼在1 9 7 9 年提出。他认为,政府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基础恶化、引发对固定汇率投机攻击并最终引爆危机的基本原因。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协调。当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的汇率制度之间不协调时,理性的投机攻击就会发生。大量的政府财政赤字迫使央行增发货币以为其融资,货币供应量的超额发行会导致本币贬值,公众会增加对外币的购买。
2、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
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对危机原因的判断是多重均衡和危机的自促成性质,认为投机者的信念和预期最终导致政府捍卫或放弃固定汇率。这个理论认为政府维护汇率是一个复杂的政策选择过程,维护汇率稳定是一个政府决策目标的权衡过程。
3、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
由于前两代货币危机理论未能很好地解释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学术界提出了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其代表是银行挤兑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
(1) 银行挤兑模型
其主要观点是:银行挤兑是理性的,而且是自促成的。当所有存款者选择逃离时,银行挤兑和金融危机就会发生。由于银行经营的特点吸收短期资金发放长期贷款,所以存在流动性的错配。在经济成长时期,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流动性管理来解决。然而,当许多存款人从银行提取存款时,银行为了应付存款人的提款要求,被迫将其贷款的项目中途停止,而这是银行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不足以偿还所有人的存款利息和本金,这样,先提款的存款人损失最小,而后提款的存款人损失最大。这样,如果某种原因使得存款人相信其他存款人会提前提取存款,那么每一个存款人的理性选择就是立即去银行提款,这就是挤兑。结果是银行倒闭,所有存款人也遭受损失,这是一个坏的均衡。因此,银行挤兑是理性的,并且具有自促成性质。
(2) 道德风险模型
其观点是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国内银行的隐形担保所导致的巨额不良贷款它的主要观点:对国内银行的隐形担保———借贷政策中的道德风险———不良贷款增加———金融危机。
(二)金融监管理论
1、金融监管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金融监管是指“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为主导,辅以金融机构
风险控制、行业自律、金融机构信息公告体系,以防范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市场稳定有效、保护金融投资者利益、强化金融机构合法竞争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市场管理的包括金融机构进入、运作、退出管理的制度体系”(刘洪玉 2008)
2、金融监管的需求理论
(1)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从而导致金融资源的配
置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所以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监管是一种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 金融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另外市场还会导致不正当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等。
(2)金融内在风险的监管需求理论
金融风险理论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主体的有限
理性和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P a u l .Krugman 提出了一种支付平衡表模型研究银行金融危机,用于解决信贷过程中银行风险的控制。
3、金融监管的效应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共利益论作为解释监管的标准理论受到了挑战。经济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研究“市场失灵”转向决策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从“危机防范”轨道转移至“运作效率”轨道, 有效性渐渐取代需求理论成为研究的焦点
4、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发展
(1)金融约束理论
谢平,邹传伟(2008)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金融自由化理论不断受到批评。受东亚发展经验启发,Hermann, Murdock 和Stieglitz 提出金融约束理论。他们认为,金融约束是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间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
(2)金融中介理论:D-D 模型与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中介理论除了继续以市场不完全性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之外,也越来越注重金融业自身的独特性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和影响,这推动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产业集群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促进 开题报告.doc
-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战略研究开题报告.doc
-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
- 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 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对中国的启示开题报告.doc
- 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重庆市排污权交易开题报告.doc
- 迪拜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 开题报告.doc
- 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doc
- 国际游资监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doc
- 国外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与借鉴开题报告.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