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养殖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何丽斌,周宸,林克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 361012) 摘要:副溶血弧(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嗜盐,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检测均发现副溶血弧菌,其中泥蚶的检出率为3%,牡蛎为2%,波纹巴非蛤为33%,平均检出率为%。 关键词:泥蚶;牡蛎;波纹巴非蛤;副溶血弧;分离;鉴定 Isolation and idetifica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everal cultured shellfish HE Li-bin, ZHOU Chen, LIN Ke-bi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Xiamen 361012, China) Abstract:Vibo parahaemolyticus is a pathogenic halophile, often causing food poisoning of human.It were foun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shellfishes, which mud clam(Tegillarca granosa)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7.5%, 28.0% of Saccostrea cucullata,33.3% of Paphia undulata, the average detection rate was 30.8%. Keyword:Tegillarca granosa Paphia undulata;Vibrio parahaemolyticus;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副溶血弧菌(Vib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致病菌,(Vibrionaceae)弧菌属(Vibrio),又名嗜盐菌、肠炎弧菌。此菌由藤野恒三郎于1950年首次在日本大阪发生的暴发性海产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得到[1];由坂崎氏在1963年正式命名为副溶血弧菌[2]。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3],可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发热,甚至脱水、昏迷等症状。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4]。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湾、海岸线区域、盐湖及海产品中,温热地带较多。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近20年才被发现和重视的,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在海水中可存活47d,淡水中可生存2d,夏季海产品的平均带菌率高达94.8%[5]。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由于食用污染大量副溶血弧菌而又未经良好加工处理的海产品而引发突发性食物中毒[6]。近些年来,每年都有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尤其是在南方和沿海地区较为常见,一般4~6月和8~10月两个汛期为发病高峰。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海产鱼、虾、贝类,其次为肉类、家禽和咸蛋,偶尔也可由咸菜引起。目前,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比例较高,其危害程度仅次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肉毒梭菌[1],而在沿海地区的食物中毒病例中,该菌已成为首要病原。近年来,由于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因此,对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加强对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僧帽牡蛎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等取自。 12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培养基和试剂: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3.5% 灭菌盐水嗜盐菌选择性琼脂SS琼脂氯化钠蔗糖琼脂3.5%氯化钠三糖铁琼脂嗜盐性试验培养基生化试验培养基甲基红试剂靛基质试剂V-P试剂及各种糖发酵管等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仪器 STOMACHER-400拍打式匀浆器、OLYMPUS BX-50高级系统生物显微镜 14检验方法 参照GB4789.7-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弧菌检验 14.1增菌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样品25g,加入225m3.5%灭菌盐水,用匀浆器均质2min接种于嗜盐菌选择性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各二皿,同时取l0m加入到100m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中,放于37℃ 培养8h后,接种上述平板,于37℃ 培养24h后取出观察。 14.2分离培养 取平板中可疑菌落,转3.5%氯化钠三糖铁斜面、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及SS琼脂平板,37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