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第 11期 西部探矿工程 175
台兰河山前盆地地下水系统及转化运移特征
李 涛,李 辉,马长慧,张艳瑞,郭 琳
(新疆水利水 电设计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台兰河 山前盆地是天山南麓的大型构造沉积盆地之一,以第三系泥岩 、砂岩 、泥质砂岩为基
底,沉积了第四系各统沉积物,沉积厚度达400~700m,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根据盆地的地质
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将盆地含水岩系划分为全新统含水系统、上更新统含水系统、中更新统含
水系统、下更新统含水系统。系统地分析了各含水层系统特征及地下水的转化运移特征,为合理开发
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资料。
关键词 :台兰河山前盆地 ;水文地质构造 ;地下水库;滞洪削峰
中图分类号:P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0)11一O175—04
台兰河流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 内,地域 15km;F1上盘隆起形成古木别孜背斜,该背斜东西长
广阔,水土、光照资源丰富,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台 50km,南北宽2~4km;F1与 F4隐伏断层之间形成冲
兰河灌区地处流域中下游,是阿克苏地区五大灌区之 洪积扇储水构造,东西长 50km,南北宽 20.-~25km~F4
一
,也是该地区今后开发治理、建设粮、棉、油、畜产品、 隐伏断裂以南平原区储水构造,东西长约 60km,南北
果品基地的重要区域,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 宽35kni左右;台兰河山前断裂构造分布参见图1。
有重要地位。但 由于区内地表水时空分配不平衡,水利 随着喜马拉雅运动,帕尔勒克库尔干F2断裂,北盘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 良好的修建山区控制性地表水库 不断抬高,南盘不断下沉,断距大于 300m;温宿 F 断
的地质条件,故致灌区春旱严重、夏洪成灾,尤其土壤次 裂,北盘古木别孜背斜不断抬升,南盘不断下降,断距大
生盐渍化现象更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 于lOOm;沙井子隐伏 F4断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断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距 lO~20m;天山褶皱山系剧烈上升,不断以剥蚀作用
本文对山前盆地各含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地 为主,大量碎屑颗粒源源不断在台兰河河流冲刷作用下
下水循环规律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评价了地下水资 被带入盆地,在盆地的塔克拉克山间凹陷和山前冲洪积
源及开发潜力,提出利用地下水库的调节作用、对地表 扇沉积了巨厚的含漂石卵砾石、砂砾石地层。在 F4以
水采取滞洪削峰措施,即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地表水与 南由于处于相对抬升地带,第四系沉积物以细颗粒为
地下水资源,从而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 主,含水层较薄。
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 含水层系统特征
台兰河流域属天山古生代褶皱带与塔里木地台两 台兰河流域在第四纪时期,由于受到冰期一间冰期
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相对稳定的地台与剧烈上升的天 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由下向上沉积 了下更新统卵砾
山活动带之间形成了极不均势的相对运动,产生了断裂 石层;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含漂石卵砾石层与全新统含
F1、F2、F3及 F4隐伏断裂,形成了五大地貌单元,即两 漂石砂卵砾石层、中粗砂、粉细砂、粉土与粉质粘土等地
山及三大储水构造 (天山、古木别孜山、塔克拉克储水构 层。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下更新统地层经过压密、构造、
造、台兰河冲洪积扇储水构造与台兰河冲积平原储水构 成岩作用,基本上为胶结状态,孔隙不发育,但有架孔结
造);在上述两大构造单元边缘地带产生了断裂 F2(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