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 1期 满族研究 No1,2013
(总第 110期) MANZUMINORITYRESEARCH (GereralNo.110)
清代帝室中 “替僧现象考述
孔令彬
(韩 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 潮州 521041)
摘要:在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进程中, “替僧”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首先出现于明代皇室的信仰习
俗中。从现存资料看,清代帝室也存在同样的 “替僧”现象,只是由于传世的可靠材料少,兼之皇室中的这种佛事活
动也 “并非雅制”,因此,想要完整勾勒清代帝室这一信仰习俗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关键词 :佛教 ;满洲皇室;替僧 ;太监喇嘛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65X(2013)0l一0057~06
关于佛教中的 “替僧”现象,笔者 曾经撰写过一篇 《佛教中替僧现象考略》的文章。文中虽已
论及清代帝室的这一信仰习俗,但 囿于篇幅以及当时收集材料所限,未能充分展开,本文即是在前
文基础之上对于清代帝室中 “替僧”现象的进一步考述 。
其实就笔者 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有关清代帝室中 “替僧”现象的可靠材料仍不很多,其中最为有
力的证据仍是那份来 自晚清的原始手抄 日志—— 《内厅侦察达赖报告》。这份报告现藏于 日本东京东
洋文化研究所 图书馆 ,由中央民族大学索文清教授于 1983年首访东京大学时发现并复印回来 。
“报《告》没有署名为何人所写,但从内容可以推断,这是清朝内廷所派专人守候于达赖住锡的黄寺,
每 日在观察完十三世达赖一行的行踪之后,按照不同情事分类排列的笔录。” “它记录了从光绪三十
四年 (1908)农历九月初四日开始,至十一月二十八 日为止 (共 84天)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京朝觐活
动的全部情况 。”_1就是在这些笔录中,我们发现了三条与清代帝室 “替僧”现象有关的确切记载:
九月初七 日:中正殿文宗显皇帝替僧、穆宗毅皇帝替僧,同内监来黄寺谒见达赖喇嘛。[2
(十一月)初一 日午前十一时余,中正殿文宗显皇帝替僧、穆宗毅皇帝替僧来寺,谒见达赖 ,随
时走 。[33
(十一月)初二 日午前九时余,中正殿穆宗毅皇帝替僧来寺谒见达赖 ,随赏氆氇、藏香、尺头、
红花等物,至十一时余走 。4
这三条记载中的前两条都提到了 “中正殿文宗显皇帝替僧、穆宗毅皇帝替僧”同去拜谒十三世
达赖喇嘛的情况,后面一条是 “中正殿穆宗毅皇帝替僧”单独来寺谒见达赖 的情况 。这里的文宗显
皇帝、穆宗毅皇帝显然是指早 已宾天的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这些记载明白提到了两位过世很久的
皇帝的替僧到黄寺拜见达赖的情景,证明了清代帝室中 “替僧”现象的存在,并且还透露出了他们
一 直修行的所在—— 中正殿。只是令人奇怪的是 ,在这长达八十多天的 日记中,竟然丝毫没有提到
当时在位的光绪皇帝替僧与达赖会见的任何讯息。
关于中正殿 ,熟悉故宫的人都知道它在紫禁城 中的功能。它实际上是 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
堂建筑的统称 (计有 :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
. 57 .
楼、梵宗楼 10处),也是清官最早的佛堂之一。康熙三十六年 (1697)即在此设有 “中正殿念经
处”,掌管宫中藏传佛教佛堂的一切佛事活动以及藏传佛像的铸造、绘画等宗教艺术活动,后来它又
和雍和官一起成为北中国藏传佛教的实际最高管理机构。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顺便介绍一下清代宫中的专职宗教人员制度—— 内监僧 (包括太监和
尚、太监道士和太监喇嘛),这也是清代满洲帝室独创的一种制度 。由于前人对此 已有详细考述,我
这里谨引用其主要观点如下:
宫中由太监充僧人事此前只见于明代。当时内廷设番经厂和汉经厂,由部分太监分别学习汉文
经和藏文经,遇有宫中做好事 (即法事),则由这些太监分别按照汉僧和番僧服饰打扮进宫演出。这
些太监平时既不剃发也不守戒,有法事就是僧人,无法事就是太监,他们最多也只能算是临时演员。
与此不同的是,清官的太监制度要严格得多,他们既有太监身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