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与控制:族塾义学时代的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以湖南大金村为例.pdfVIP

依附与控制:族塾义学时代的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以湖南大金村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lI簪7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Vo1.1O No.4 第10卷 第4期 JournalofEducationalScienceofHunan NormalUniversity lu1.,201I 依附与控制:族塾义学时代的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 以湖南大金村为例 李红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摘 要-清末民国时期,大金村的教育主要以族塾义学形式存在,且集中在李氏宗族祠堂办学.可以说,大金土李氏族宗族 义学是在官方倡导下,并在地方乡绅、村落精英的支持下出现和发展的。但 自从设立族塾义学以来,大金土李氏宗族一直将教 育的意义同宗族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成了维护和强化李氏宗族权力的一个有力工具。 关键词:清末民国;族塾义学;乡村教育;历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I)04-0034.05 湖南大金村地处湖广交界的永兴县,境内气候系中亚热 村李氏宗祠在办学经费、办学规模、服务对象等方面严重依附 带季风湿润气候,历年平均降水量 1580.I毫米。地质构造属 于家族及村落精英。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清末民国时期大金 南岭构造带的丘陵地带,土壤成土以板页岩、砂岩两类风化物 村教育发展脉络,笔者首先概述一下清末民国时期大金村教 为主,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湘南山地丘陵植被小区。清 育的基本状况。 末民国时期的大金村处于恰亚若夫所称的 “生存小农”阶段 , 一 、 清末民国时期大金村教育概述 村民一直以垦荒造林,筑田推土,种植水稻和各类农作物为 生。农作物的灌溉主要通过人工堵堰引水,借用山泉以及雨水 宗族祠堂,古已有之,但宋代以前,庶民不得立家庙,祠堂 季节的蓄永来解决。境 内传统农作物主要是稻谷 ,一般种植单 祭祀仅仅为贵族与品官之事。由于宋代朱熹 家《礼》的倡议,庶 季稻,亩产在 300斤左右。旱地多种植红薯、高梁、包谷、小米、 民条祀开始成为普遍现象。明清以降,宗族制度的平民化带来 豆、麦等杂粮,粮食勉强能够 自给。境内的经济作物主要栽植 了祠堂祭祀的进一步发展,遂有了所谓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 茶油、油桐、杉树等。虽然本地盛产煤炭资源,但对村民经济生 的说法。祠堂祭祀不仅仅为了念祖追宗,也是与联宗收族活动 活影响不大。建国后的几十年中,大金村一直在致力于反过密 相关,其实它是宗族教化活动的扩展。清末民国时期 ,宗族、家 化的努力,当地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长足发展,但一直到 族观念浓厚,家族制度在本地社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有的 2O世纪9O年代初期,大金村的经济仍是 “农业+副业+牧 家族都由祠堂、家谱和族田3件东西联结起来,族田是家族制 业”的传统农业经济类型。近 lO年来,大部分农村家庭以一种 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依靠族田把族众聚集在一起 ;祠堂和 “半耕半工”的经济形态存在,同一个家庭既有种田的,也有经 族谱则用以尊祖敬宗,强调血缘关系,规定家规家法 ,从上层 商的;既有在本地做小工的,也有外出务工的。 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维系家族制度。 2002~2009年间,笔者先后多次对大金村进行历史人类 “义学”又称义塾,原是宗族范围之内为贫苦子弟而设立 学考察,发现清末民国时期,大金村的李氏宗族祠堂如同庙宇 的教育机构,在封建社会,一般是私人捐资设立,或利用祠堂、 一 样,是村民心目中圣殿,不能轻易践踏。作为家族公共仪式 庙宇等公产创办,主要招收本族子弟,经费基本来源于宗族公 的场域之一。大金村李氏宗族祠堂也是宗族教化的主要场域 有田产的地租。清初,随着满洲贵族入主中原,清政府力求通 与手段。清末民国时期的李氏宗族祠堂借用 定“家训”、“开祠

文档评论(0)

ww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