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课堂实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举手)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和滕王阁。   教师:回答得很好,看样子你是一个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学生。(学生鼓掌)   同学们知道,这四大名楼距今都有千年的岁月了,但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仍能铭记其名呢?   学生甲: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了,人们经常到这些名胜古迹去游玩。   (学生笑)   学生乙:由于很多古代文人写了很多关于这些名楼的优美文章。   老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这些名楼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得益于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的优美诗文。他们或写登楼之景,或抒情、说理,那么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了什么景色,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板书课题)   对于杜甫,我想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有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杜甫呢?   (学生纷纷拿出课下预习所收集的资料)   学生甲: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安史之乱后,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出仕、被贬,最后病死于湖南湘江中那条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   学生乙:杜甫的早期经历使他对统治者的罪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地社会生活,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教师: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看来大家在课前是下了一番功夫预习了。(学生笑,并鼓掌)   我们前一专题学过“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要想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主题,还必须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大家找到了相关资料了没有?(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推举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由湖北的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湖南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登上岳阳楼,是其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年轻小伙子,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可谓是今非昔比啊!面对烟波浩淼,壮阔无限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不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   教师:背景介绍的很全面,请坐。   刚才这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背景介绍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那个时代,非常感人,谢谢。下面我们将随着悠扬的音乐来一起享受这首诗歌的意境吧。   (教师播放《登岳阳楼》配乐朗诵带,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一下安静下来,凝神静听)   教师:(朗诵完毕)同学们觉得他朗诵的好不好?   学生:好!(齐声)   教师:听了这首诗歌的范读朗诵后,你们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啊?   (学生笑)   同学们先酝酿一下,等一会儿我请同学起来朗诵。   教师:(一分钟后)下面有请陈雪梅同学为我们示范朗诵。   (陈雪梅同学读完,学生鼓掌。)   教师:陈雪梅同学朗诵得很好,情感把握得也很到位。她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朗诵本诗,然后分组赏析诗文。   (学生齐读诗歌,讨论,三分钟后)   学生甲:首联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诗人登上岳阳楼后的喜悦之情,当年梦想终于实现。   学生乙:首联似乎还暗含着一种沧桑之感。   教师:说得很好,的确如此。首联借“今”“昔”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序幕,奠定了全诗浩大的气势。杜甫年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泊,难以如愿。近日流落到此,方得一饱眼福。可谓既有喜悦之情,又有沧桑之感。   学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意境扩大,景色宏伟壮丽。   教师:分析得很好。此联中“日月浮”三字下得深层,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意境像是很简单,似乎有一种登临的喜悦而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却寄寓着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等许许多多的感触,给人一种沉郁之感。   教师:颔联中“舟”这一意象具有典型意义。同学们能举出含有“舟”这一意象的诗句吗?   学生甲: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有:“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学生鼓掌)   教师:不错,杜甫既然多次在其诗中用到“舟”这个意象,那么谁知道“舟”在本诗中的寓意是什么呢?   学生:“舟”这一意象在此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