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年 月. . .
古医籍中对痛经的认识及证治
李柳骥 ,侯中伟 ,张 聪 ,邢建民 ,严季澜 ,林 殷,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摘要 痛经这一妇科常见病,最早作为月经不调的伴随症状,到清代最终独立成为一种疾病;病因从最初的
风寒外邪,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多种内外因,病机主要是气血壅滞不通和气血亏虚不荣;治疗方面从汉唐时期
就形成了辨证治疗与通治方治疗两种思路,宋金元时期通治方有较大的发展,而明清时期辨证治疗则成为
主流。
关键词 痛经;病名;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 . ? . . .指外邪,最早被提出的是风寒,即《诸病源候论》中所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当今中西医学均
说的“风冷之气”,《圣济总录》中提出了“寒气所客”,
十分关注。关于本病,中医学不但有独特的理论,更
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治疗经验。这些理论、经验和治 《傅青主女科》指出寒湿之邪亦可致痛经,清代《沈氏
女科辑要》认为“若风邪由下部而入于脉中,亦能作
疗方法,绝大多数保留在中医古籍之中。笔者对痛
痛”。即风、寒、湿邪均可单独或相兼为病而致痛经。
经的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将历代医家对痛经的认
内因是导致痛经的体质因素或自身病理状态,
识及证治思想总结如下。
如《诸病源候论》指出手太阳少阴之经血虚受风冷可
病名
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 致痛经,宋代齐仲甫的《女科百问》认为痛在经前是
因为“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明代虞抟
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中国古代
《医学正传》认为痛在经后者是气血虚,《傅青主女
对于妇科疾病的认识较早,先秦时期。文献中即有关
科》认为痛经的内因有肝经郁火和肾虚肝旺二种,清
于妇女孕、产方面的记载。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
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妇人解》则指出:“经行腹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妇女月经的生理、月经病的病
痛,肝气郁塞而刑脾也”,“其痛在经后者,血虚肝燥,
因病机、证候、治则以及治疗方药均有涉及。汉代
风木克土也 。多以虚为主,或虚实夹杂,内因纯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一些内容如“妇人腹中血气刺
属实者少见。
痛”、“妇人腹中诸疾痛”及“妇人腹中痛”等,类似痛
. 病机 《景岳全书?妇人规》日:“经行腹痛,证
经,但尚未明确提出是行经期的腹痛。隋代《诸病源
候论》首次明确提出了“妇人月水来腹痛”这一病名, 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
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医宗金鉴 ?妇
可见对于痛经的认识已较准确,将本病的腹痛定位
科心法要诀》中说:“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
于经期,较之统言“妇人腹中痛”已有明显进步。宋
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 。可见实证痛经,
金元时期,虽然医家们对痛经的认识与治疗有了进
一
多经前痛,由于寒凝、血瘀、气滞、热结等原因,导致
步的发展,但是尚未见到“痛经”这一病名出现。
冲任、胞宫气血壅盛,经血排出不畅,不通则痛;虚证
自隋以降,其病名一直不固定,“经行腹痛”、“杀血心
痛经,多经后痛,月经将净或经后,血海更虚,导致冲
痛”、“经期疼痛”、“经来腹痛”等名称均有使用,直到
任、胞宫、胞脉失于温煦和濡养,不荣则痛。
清代徐大椿的《女科指要》中才看到这一病名。虽然
诊断辨证
徐氏所论“痛经”实际上包含了经行身痛 书中日“痛
痛经一病,根据症状即可做出疾病诊断,但要针
经在表” 在内,但大多数内容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
对性治疗,就必须辨证,根据典型症状作出证候诊
“痛经”,故从此之后,“痛经”这一病名得以确立并沿
断。宋代之前,治疗痛经的常规是方病证 相应,即
用至今。
一
方主治一种或一类病证,而不对一种疾病的不同
病因病机
证候进行辨析治疗。从元代开始,医家们开始注重
. 病因 痛经的病因,主要分为内外二途。外因
痛经的辨证论治。
《丹溪心法》根据痛经的时期不同而将其分成三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柳骥 一 ,男,博士,讲师,主治医师 类:经后作痛,属虚热;经前作痛,属血实;经行疼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 .
乃是郁滞,有瘀血。初具辨证论治之形,且为后人辨
《金匮要略》和《小品方》分别创立了辨证论治和
治痛经确立了范式,后世医家大多依据痛经的时期
通用方治疗这两种思路,后世一直并行不悖。
进行辨证。如明代《济阴纲目》将痛经分成三类:经
. 宋金元时期,通治方的定义及发展 宋代开
水将来作痛,为气滞血实;经水行腰疼腹痛,为瘀滞
始,医家们对痛经的认识较之前代有所发展,虽然尚
兼热;经行以后作痛,乃气血俱虚。《景岳全书 ?妇
未出现“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