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豳囝囹图
口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梁 晨
摘 要 清代经学家阮元研究 《尚书》,取得多方面的成就。阮氏释读 《尚书》经义的方法颇有特色,除了继承乾嘉学派倡导的因
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还关注 《书》经古训的辑录,并结合金文材料探求词义,实开近代 《尚书》研究之先风。
关键词 阮元 《尚书》 校勘 训诂 金文
阮元为清代乾嘉学派之殿军,他学识博洽,著述宏富,在经学研 诂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 《尚书》提供参考。
究方面业绩卓著。钱穆先生在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推崇阮元为 二、致力于 《尚书注疏》文本的校勘
“清代经学名臣最后一重镇”I】1529。《尚书》作为一部治世经典,在儒家 《尚书》是最早的传世文献之一,在20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文
诸经中地位最尊。阮元对 《尚书》的研究有着独特的成就和方法。本 本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只有对它进行校勘,才能正确地训释 《尚书》。
文不揣浅陋,略述一二。 阮元嘱徐养原校勘 《尚书》,自己复 “定其是非”131255,在 《尚书注疏校
一
、重视 《尚书》研究著述的收集和整理 勘记》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校勘方法来校正 《尚书注疏》的讹误。
阮元历官乾嘉道j朝,多任要职。在勤政之余,他热心学术的传 1对校法。阮元在校勘 《尚书正义》时,就广泛运用各种版本 ,参
播和研究,十分关注 《尚书》文献及研究著述的收集、整理和刊刻。 考了唐石经、宋临安石经、古本、岳本、葛本、宋板、宋十行本、闽本、
阮元在浙江抚政时,曾购得 《四库全书》未收古籍 100多部。每 明监本、毛本等等。又集有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宋毛居正 六《经正
部书他都查考文献原委,并仿照 《四库全书提要》的体式,撰写 《四库 误》、元王天与 《尚书纂传》、清彭元瑞 石《经考文提要》、顾炎武 《九经
未收书提要》,该文存于 研《经室外集》,其中所收宋代魏了翁 《尚书 误字》、浦键 十《三经正字》、卢文招 《群书拾补》等,还有 日本山井鼎
要义》3卷,就是比较有价值的《尚书》研究文献。魏了翁曾著 九《经 的七《经孟子考文》,通过众本比勘,审定正误。例如:周《书 ·洪范》
要义))263卷,采摘注疏中精要。不幸是书多散佚。宋《史 ·艺文志》载 “问天意何由也”条:宋板、闽本、明监本同。毛本问误周。今按:通过
《尚书要义》全本为20卷,《四库全书》已著录其中l7卷。阮元所搜 宋本、闽本、明监本、毛本等不同版本之间的对勘 ,可以发现毛本因
得的3卷对照 《四库全书》原载山阴祁彪佳家所藏本。第七卷自《甘 形近而将 “问”误刻为 “周”字。
誓》至 胤《征》,八卷 自《汤誓》至 《咸有一德》,九卷 自《盘庚》至 《微 2.本校法。指 “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
子》,可以前后连缀起来,补足前本缺佚的遗憾。不仅如此,魏了翁所 误。” 例如 虞《夏书 ·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条:说《文》无 洲“”字,水
据疏本是宋时善册,可以用来订正明代以来刻本的讹误。例如卷七 中之地本只作 州“”,后人加水,相沿已久,惟此句不可作 洲“”。观孔疏
第九则 “乌焉解羽”之 “焉”,第十二则 “器用既具”之 “用”,第十j则 直以十二州之幽州释之,则孔氏所据之经作 州“”,与 孟《子》同。若作
“故政由羿耳”之 “故”,卷九第七则或称 “商”,或称 “殷”,第十二则 “洲”,则似别有一地名为幽洲矣。孔传云:水“中可居者日州”。此盖泛
“夏惟作袷不作时祭”之 “时”,第十九则 “故绝其恶类”之 “恶”,第十 释州之义,顾不于 肇“十有二州”释之,而释之于此,亦不可解。今按:
六则 “故用元牡”之 用“”,卷九第三则 “亳殷在河内”之 “内”,“治皆作 阮元依据 《舜典》上文有 “肇十有二州”句,认为 “幽洲”中“洲”字误。
乱”之 “治”,“从河南亳地迁于洹水”之 “南”,第十三则 延“之使前而 3.他校法。所谓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 自前人
教告之”之 “教”,第二十六则 “且云我徒也”之 “且”。 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