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的发展轨迹.pdfVIP

试论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的发展轨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第4期 中文 自学指导 NO.4,2008 (总200期) ReviewsandResearchonChineseLiterature SumNO.200 试论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的发展轨迹 一李 璞 内容提要: 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经历了从 “味”到 “淡”、从 “淡”到 味“”的发展过程 两个 味“”字,字面相同, 实质却不同。第一个 味“”为 “浅表之味”,第二个 “味”为 “味外之味”, “无味之至味”。这与当时世风及思 想密不可分。 关键词 : 味 淡’ 纵观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的发展大致遵循 教也 已传入中国 ,致使诗歌理性大于感性 ,正如稍 以下两条线索: 后钟嵘 诗《品序))所云 :“永嘉时 ,贵黄老 ,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 ,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言语之间 ,对篇 1.从 昧“”到 “淡”。 什之 “淡”多有不满,可见时人更推崇 “味”,而诗 汉末魏晋是中国文学的 自觉时代,随着儒学的 人郭璞则被誉为 “始变永嘉平淡之体”的功臣 ,所 没落 ,“淡”在当时文学界中不被推崇 ,认为它会贬 以平淡在 当时的诗歌理论上是被否定的。但尽管如 低诗歌的艺术价值 ,如东汉王充 ((论衡 ·自纪》中 此,之后我们却看到了文学价值观逐渐由 “味 到 就极力为 自己简约平实 , 旨趣妙远的文风辩护 ,可 “淡”的转变 :诗人虽然不再热衷于写作谈玄说理 , 见 ,在 当时 “诗赋欲丽”,“文必丽以好 ”的文坛 质木无文的玄言诗了 ,但是却通过打上其主观情感 上 , “淡”是被否定的。与至淡而有 “遗音”? “遗 烙印的景物来表现玄理 ,以有来表现无 ,于是 ,“淡” 味”的朱弦和大羹不同0,诗歌之淡意味着文学美的 成为弥漫于诗中的一种氛围,若隐若现 ,朦胧迷离。 缺失 ,如倡导 “诗缘情而绮靡”的西晋陆机的 文 终于 ,公元六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两部文学理论 赋 日: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 巨著 文心雕龙 和 ((诗品 肯定了 “淡”的价值 , 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但却是由 “味”引导出来的 ,“文质附乎性情”,“辩 显然 ,“艳 较之 “雅”与 “淡”更具价值 ,在公元 丽本于情性”1【】,情感真挚方能有 “味”,而情感又 3-4世纪的中国甚至是评判文学作品优劣的最高标 与外界感通 ,所谓 “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 , 准。但同时 ,由于道家思想的存在并兴起, “淡”的 辞以情发 ,”2【]这就是 “兴”。而兴感之情味又含而 意识也开始萌生 ,尽管当时的创作更注重言辞的艳 不露 ,通过 “淡”表现出来 ,所谓 “深文隐蔚 ,余味 丽 ,形式的华美 ,但 307-311年的永嘉时代出现了 曲包”3【】,诗歌至淡而有 “余味”或 “遗味”。 空灵清淡 ,体现道家思想的玄言诗 ,与此同时 ,佛 于是 ,在接踵而至的唐代 ,“淡”这一术语便 【作者简介】李 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文学硕士。 ① 《礼记 ·乐记》卷十一:“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极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 音者矣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昧者矣 !” 50 自然而然地 出现在文学理论著作中 ,皎然的 诗式 于理性分析 ,而更注重文学的价值 ,及由其辐射覆盖 · 淡俗》率先界定了这种风格并有意倡导之 :“此 的相关领域 ,从而最大程度地去欣赏作品 ,如上引诗 道如夏姬当垆 ,似荡而贞;采吴楚之风,然俗而正。 歌题为 “冲淡”,由两个字组成 ,互不关联 ,却相 古歌日:华‘阴山头百尺井,下有流泉彻骨冷。可怜 互补充 ,所代表的诗风是对前一种诗风和后一种诗风 女子来照影,不照其余照斜领。 其中 ,皎然用先抑 的过渡与调和 ,这其中有明显的理论夙求 ,尽管它没 后扬的方式来评述 “淡”:当垆卖酒的女子貌似风骚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