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THENEW VOICEOFYUE_一FU(TheAcademicPeriodicalofShenyangConservatoryofMusic)
图瓦、蒙古呼麦演唱艺术论析
包铁 良
【内 容 提 要】图瓦(tuva)、呼麦演唱方式是一种很神奇的歌唱技巧及现象。深入研究这种独
特唱腔的起源、声音技巧、声音合成、风格和旋律的构成,对于保护和发展非物质
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起源 音技巧/划分种类,发展
【内容类别词】表演艺术
一
、 呼麦(Khoomei)演唱的起源 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
呼麦的专有名词变化很多,通过图瓦(tuva)文和蒙古语的 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变化,有Khoomi,Khomei,Khommei,Kh6mii,Kh6mej, 图瓦共和国(Tuva),面积为 l7.O5万公里,克孜勒市是首
K6gemej,Ch6mij,Ch6mej,Choomii,H6mij,Homi,H6-mi, 府,为前苏联的一个共和国。当地居民自称特瓦人(Tyiva)。
X6mij,Xomej等。使用最广泛的叫法便是 K“hoomei”。 中国史籍称之为 “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唐努乌梁海人”等。
呼麦作为图瓦(tuva)和蒙古的一种特殊演唱艺术,距今已 图瓦人的族源有两方面,一个是铁勒~ 突厥,另—个是鲜卑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呼麦”是图瓦语 “Khoomei”、蒙古语 “Hoo- — — 蒙古。图瓦人总数接近40万,有约2万人分布在蒙古国
Mi”的中文翻译,原义指 “喉咙”,即为 “喉音’’,一种藉由喉咙紧 境内 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法,目前主要流传于南西伯利亚
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因此,呼麦又称 “浩林 ·潮 的图瓦共和国、中国内蒙古、阿尔泰,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卡
尔”,意为蒙古 “喉音”,是蒙古族双声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 开斯 (Khakass)等地区。西藏密宗格鲁派的噶陀 (Gyuto)、噶
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 “喉音”艺术。“双声”(biphonic)指一个 美(Gyume)两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唱诵经咒的传承。
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 呼麦演唱随着 关于 “呼麦”演唱艺术的产生时代,众说纷纭,已很难考
口型的变化,舌头位置的变动、软腭和喉结、声带的震动频率 证。有人认为在蒙古史诗说唱盛行的l3世纪就可能产生了。
高低不同,喉咙或者腹部肌肉的收缩与膨胀,呼麦的演唱音色 也有最早文献发现是l5世纪的亨利 ·苏瑞曾经就有 “从喉头
也会有丰富而神奇的变化。蒙古国已早把 “呼麦”艺术列为 和嘴唇中传出的不同的声音。”这样的记载之说。而据音乐学
“国宝”;图瓦共和国(tuva)则视 “呼麦”为 “民族魂”;内蒙古音 家们考证,我国诸多古籍中(包括 诗《经》)记载的北方草原民
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 族的一种歌唱艺术—— “啸”,“啸”就是 “浩林 ·潮尔”的原始
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 形态,如果这样,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可见泛音唱
作者简介:包铁良(1950--),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
204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法的起源之久。 一 个人能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曾有一神奇说法:古代先民在深 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运用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
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 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 人体有天然的共鸣机构,直接对我们的声音起共鸣的是
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有关呼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