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THENEW VOICEOFYUE—FU(TheAcademicPeriodicalofShenyangConserv~oryofMusic)
魏良辅《曲律》在声腔艺术
发展中的理论意义
白 宁
[内 容 提 要】我国传统演唱史中产生过多种声腔形式,明代魏良辅 《曲律》对于声腔的发展产
生过重要影响,它总结了声腔的一般性规范;对南北曲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
字清、腔纯、板正 的演唱理念;为曲学理论的发展奠立了基础。研究 《曲律》在
声腔艺术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可以更好地认识声腔的发展历程,继承把握声腔艺
术的精华,促进民族声乐和戏曲、曲艺等演唱艺术的发展。
[关 键 词】魏良辅 《曲律》/声腔艺术/规范/南北曲/演唱理念 /曲学理论
【内容类别词】表演艺术
在我国古典戏曲和演唱艺术发展史中,产生过多种声腔 吴《欲萃雅》卷首 。。此外还有明天启三年刻本 词《林逸响》卷
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演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魏 良辅 首附刻、崇祯十年刻本 吴《骚合编》卷首附刻、崇祯十二年刻本
所著 《曲律》(注:为不混淆于王骥德 《曲律》,这里统一使用 “魏 度《曲须知》卷下引录等多种。三种传本主要内容相同,一些
良辅 《曲律》”的提法),对于声腔的规范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字句段有异,南《词引正》还有昆山腔源于元末顾坚和北曲有
揭示魏 良辅 《曲律》在声腔艺术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可以更好 “中州调、冀州调”的记载。南《词引正》应为当时手抄本,未见
地认识理解声腔艺术的发展历程,继承和把握声腔艺术的精 明代刻本,从其后叙看其产生年代较早;《乐府红珊凡例》未标
华,对于我们发展民族声乐和戏曲、曲艺等演唱艺术,具有重 明作者是魏 良辅,未见明代刻本,也未见诸明清书 目文籍。目
要的启示作用。 前可见最早刻本是置于 吴《歙萃雅》卷首的 《曲律》,后之覆刻
目前可见的魏 良辅唱曲理论有三种表述形式:一是 南《词 本较多,流传较广,故本文据此作为研究底本。
引正》,清初抄本 真《迹 日录》刊载明代文征明抄本 娄《江 尚泉
魏 良辅南词引正》,有金坛曹含斋写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声腔,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演唱艺术的一种特有的腔调形
的后叙:“南《词引正》凡二十条,乃娄江魏 良辅所撰,余同年吴 式,通常指有着传承关系的某些剧种或演唱形式所共同具有
昆麓较正”,实为十八条。据此钱南扬发表 南《词引正校注》m。 的音乐特征的腔调,包括与腔调密切相关的音乐特征、演唱技
二是 《乐府红珊凡例》, 目前可见最早刻本是清嘉庆五年 法、演唱形式、伴奏方法和审美观念等要素。
(1800)积秀堂刻本 《乐府红珊》,卷首序题为 “万历壬寅岁(万 中国早期的大曲、院本、散曲、杂剧、传奇、清唱等演唱形
历三十年,1602)孟夏月吉旦秦淮墨客撰”,其 凡《例》实为 南《 式,虽然有些也有腔调特点,但没有形成明确的“声腔”概念。
词引正》的改本。学者王秋桂由于未找到明刻原本,便以大英 自元代始,“声腔”这个音乐理念开始见诸传行;到了明代初
博物院所藏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本 《乐府红珊》十六卷予以 期,多种声腔竞相涌现,呈现繁荣发展之势。元代中叶泰定年
影印,编入他主编的 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 2[1o2002年3月, 问的周德清 《中原音韵》,在 “作词起例”中提到:“……悉如今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续《修四库全书》也影印了积秀堂本 《乐 之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阐述了当时不仅演南宋旧戏,也
府红珊》。三是 《曲律》,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 有新作南戏出现,采用声腔方法唱念。作于其后至顺元年的
作者简介:白宁 (1980~)-k-,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讲师。
白 宁:魏良辅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