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 论 四 川 方 言 的 官 话 性 质 及 其 成 因
——以 《蜀语》词汇为例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向学春
摘要:四川是一个有着复杂移 民历史的地 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四川方言内
部既有属官话方言的 “四川话”,又有属客家方言的 “广东话”和属湘方言的 “永州腔”等多
种地方方言。但四川省境 内仍以讲四川官话 的地区和人口居多,近现代 四川方言中都保
留有大量从古代通语中直接继承而来的词语.因此从属性上看四】l I 方言总 的来说仍属于
官话性质的方言。历代北方移 民入川是四川方言官话性质形成的主要社会根源 。本文以
蜀语词汇 中来源于历代通语 的词语为例 ,讨论 四川方言的官话性质及其成因。
关键词: 《蜀语:古代通语 :四川方言:性质:成因
方言的形成与移 民的迁徙有着极其密切 的关系。 “方言是语言逐渐分化 的结果 .而语
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 民开始 的。”m:四川是一个有着复杂移民历史的地 区。据史志记载 .
自秦灭巴蜀到清代前期的2000 多年里四川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南北移民迁
入活动。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导致四J 1 1人口的锐减.
明清时期四J I I 地 区的绝大数人已不再是古 巴人和蜀人 的后代,而是南北移民及其后裔的
混合。四川方言正是在这种复杂 的历史背景下于明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 四川方
言的性质来看。尽 管四川省境 内既通行有属官话方言 的 “四川话 ”,又有属客家方言的 “广
东话”和属湘方言的 “永州腔”等.但仍以讲四J I I 官话的地区和人 口居多I - - - 鄹。在1956年开
展 的全 国汉语普查 中。四川省方言调查工作组 曾经对 四川汉族地 区一百五十个县市的人
民政府所在地的方言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一百五十个 点全是属于官话方言的四川话 。
不仅如此,就是各族人民杂居的地方,如汶川I 、茂汶、松潘、南坪、峨边、越西、喜德等县的县
人民政府所在地也都是讲四川I 话的.而且语音多半接近成都话①。因此总 的来讲四川I 方言
仍属于 官话性质的方言。根据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汉语方言分布图及其说明,汉语包括
十大方言: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语话、湘语、闽语 、粤语 、晋语 、徽语和平话 ,其 中四川方言
属官话中的西南官话 :其它各种语 言或方言论著也无~例外地认为四J i I 方言属官话方言 。
近现代 四川方言中都保留有大量从古代通语直接继承而来的词语.由此我们也可以
看到通语与 四J i I 方言的密切关系 以及 四川方言作为官话方言的属性。明末清初 四川遂宁
人李实的 《蜀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四川I 方言词汇专著。全书共收录 四川方 言词语563
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是研究 明代四J I l 方言 的有效材料。以下
我们按照上古( 先秦——两汉) 、中古( 魏晋——唐五代) 和近代( 宋元时期) 三个时段对 《蜀
语》词汇 中来源于古代通语的词语进行考察 ,据此观察古代通语对 四川方言的形成所产生
的重要影响。
一、源于上古汉语通语的词语
例如:
27瞀 乩一 眼睛看不清。 《玉篇.目部》: “瞀 ,目不 明完 。” 《正字通 ·目部》: “瞀,视眩易
也。” 《庄子 ·徐无鬼》: “予少而 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 。”成 玄英疏: “瞀病 ,谓风眩 冒
乱也。”唐柳宗元 《复吴子松说》: “常多蒙瞀祸贼僻邪 ,罔人 以自利者 。”旧注 : “瞀, 目不明
也。” 《蜀方言》卷上: “目不见物 日瞀。”今 四川方言中仍有此语 。如川语熟语 “莴笋颠儿吃
多了,眼睛瞀”.用于讽刺人看得不仔细.看得不清楚。
149尖——比喻人狡诈 ,尖酸 。古本指小矛 。 《广雅 ·释器》: “谓之铤 。”王念孙疏证: “ 《说
文》: ‘,小矛也 。’ 《众经音义》卷十一云: ‘,小矛也 。”’ 《元史 ·服舆志》: “制如戟 ,锋两旁微起,
下有鳟锐。”之形制两头尖锐做谓之尖。凡尖之物。善钻刺而能刻,又能滑脱,人之尖刻狡猾
者似之。吴语讹其音作 “尖酸”,蜀语又更其音作 “弯酸”,二者实 皆本此 14 1t 。。
174 哑哑——拟声词,拟笑声。 《易.震 》: “震来虢虢 ,恐致福也;笑 言哑哑 ,后有则也。”孔
颖达疏: “哑哑,笑语之声 也。”陆德明释文 : “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