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92~96
Journalof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
论朱元璋的公文思想
陈传万,李柱梁
(安徽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朱元璋对公文工作十分重视,他使明代公文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本文从规范公文
格式、严格公文办理、加强公文归档、制定公文法律等方面,对朱元璋的公文思想进行了梭理。
关键词:朱元璋;公文思想;格式;归档
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772(2007)01—0092—05
历代公牍文书在国家统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任何时代,统治者都要靠公文发号施令,统一步调,从事
管理。明朝时期,无论是公文处理程序、类别、体式还是工作制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中国公文史上可
以说是一次发展高峰。许多制度制定对其后的清朝甚至近现代文书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明朝
公文工作在中国公文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明朝的统治者特别是朱元璋对公文工作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 、 规范公文格式
(一)奏事务实,力禁繁文
朱元璋提倡严谨务实的奏事作风,据明太祖宝训卷六 《务实》载:吴元年正月辛丑,太祖谓中书省臣
日:“古人祝颂其君,皆寓警戒之意。适观群下所进笺文,颂美之词过多,规戒之言未见,殊非古人君臣相
告以诚之道。今后笺文,只求文意平实,勿以虚词为美也。”又 《明太祖实录》卷四。载:(洪武二年三月)
戊申,上谓翰林侍读学士詹同日:“古人为文章,或以明道德,或以通当世之务。如 《典》《谟》之言,皆明白
易知,无深怪险僻之语。至如诸葛孔明 《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至今使人诵之,自然忠
义感激。近世文士,不究道德之本,不达当世之务,立辞虽艰深而意实浅近,即使过于相如、杨雄,何裨实
用? 自今翰林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无事浮藻。”
明初受元朝的影响,文牍主义盛行,案牍繁冗。朱元璋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明太祖实
录》卷一一。载:(洪武九年)十二月庚戌朔,颁建言格式。时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论时务五事,累万馀言。
上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虚文多而实事少,次夕于宫中复令人诵之再三,采其切要可行者四,才五百馀
言。因喟然日:“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者,欲其切于事情而有益于天下国家,彼浮词者徒乱听
耳。”遂令中书行其言之善者 ,且为定式,颁示中外,使言者直陈得失,无事繁文。复自序其善于首云。洪
武十二年,又命令廷臣讨论研究,制定了“案牍减繁式”。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又亲 自起草颁布了 “御制行
移减繁体式一册”。这些法令、条例的颁布,对于克服繁文之害,沉重打击文牍主义,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具
有重要的作用。 .
(二)对用语、用字与避讳等作出明确规定
在公文撰制中,一定要用语得体。据俞汝楫 《礼部志稿》卷二二:洪武定制,凡表笺 ,只作散文,不许循
习四六旧体,务要言词典雅,并应回避凶恶字样。同时规定,亲王进表于皇帝、皇后前,要 自称 “第几子某
收稿 日期..2006—11—12
基金项 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 目(2006SK305)。
作者简介:陈传万(1965一),男,安徽省庐江县人,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维普资讯
第21卷第 1期 陈传万,等 论朱元璋的公文思想
王某”,称皇帝为 “父后陛下”,称皇后为 “尊嫂皇后殿下”,等等。对于用字,洪武间规定,表笺文用 “小字
真书”;奏本要依 《洪武正韵》的字体书写。
避讳是我国古代文书书写处理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徐溥、李东阳 《明会典》卷七四载:明初规定,
“进上位表笺及一应文字,若有御名庙讳,合依古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若有二字相连者,必须回避,写字
之际,不必缺其点画”。后又以法律形式做了规定,“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
犯者,笞四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