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蝶窦手术的先驱者.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9年3月第33卷 塑 !nlQ! !旦! ! 堡! ! !! !:! : 123 · 学 科 史话 · 现代经蝶窦手术的先驱者 王荣光 1909年HarveyCushing完成了第1例经蝶窦垂体手术。1910年OskarHirsch介绍了经典的鼻内经鼻中隔、经蝶 窦垂体手术进路。这两位先驱者为现代经蝶窦垂体手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实 ,早在此之前l00多年 ,经蝶窦垂体手术在临床上 已经有人应用。①鼻上进路 :DavidGiordano (1864~1954)介绍过鼻上进路 (superiornasalroute)。1907年Schlofier采用鼻上经蝶窦进路 ,成功进行1例垂体 瘤切除术。手术方法如下:鼻侧切 口,切除鼻甲、筛窦、鼻中隔、眼眶内壁和左侧上颌窦,经蝶窦切除垂体瘤。 尽管这是毁容性手术,但毕竟提供了一条到达颅底的进路。Cushing最初也应用过鼻上进路,不久就改用了侵袭 性比较小的鼻下进路。②鼻下进路:由于鼻上进路美学效果差及有导致脑膜炎的危险,1909年Kanavel介绍了鼻 下进路 (inferiornasalapproach)。手术方法是在鼻唇接合处做曲线切 IZl,将外鼻向上翻转,切除中鼻甲和鼻中 隔,经蝶窦到达蝶鞍。此术式由于没有开放筛窦,减少了引起脑膜炎的危险。1910年Halstead改良了鼻下进路 , 采用唇下齿龈切 口,改善了手术视野,且不会遗留面容缺陷。后来Cushing也采用了这一切 口。 一 、 HarveyCushing:唇下经蝶窦进路 Cushing最初是采用经颅进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效果非常令人失望。因此,改用了经蝶窦手术。令人感兴趣 的是,Cushing的经蝶窦手术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良和发展的过程。 1.Cushing最初的经蝶窦手术:改良的Schloffer进路。1909年3月26日Cushing在波士顿完成了第1例经蝶窦垂 体手术,采用的是改良的Schloffer鼻上进路。患者为38岁男性 ,有肢端肥大症,主要症状为额部头痛、畏光、言 语障碍 (舌头太大)、下颌骨、双手、双脚增大。乙醚麻醉,由于患者的舌头太大,为了避免呼吸道阻塞,首先 做了气管切开术。在额窦区域做Q型皮肤切 口,将额鼻瓣向下翻转 ,在额窦前壁做骨成形瓣,切除一部分筛窦, 形成一个约2cm,通向后鼻孔的窗。在头灯照明下,找到、并切除蝶窦前壁 ,用圆凿凿开变薄,扩大的鞍底,切 开硬脑膜,用长柄刮匙分次切除大约1/2肿瘤。尽管肿瘤切除并不完全,但是患者的症状改善,手术后存活了21年。 2.Cushing的唇下黏膜下经鼻中隔进路。由于对鼻上进路不满意,不久Cushing就改用 了由Kanavel介绍经 Halstead改良的鼻下进路,同时采用了Kocher的黏膜下鼻中隔切除术。1910年6月4日Cushing做 了第1例唇下黏膜 下经鼻中隔经蝶窦垂体手术。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Hirsch第1次施行鼻内黏膜下经鼻 中隔经蝶窦垂体手术的日 子。最初Cushing应用一个带有压舌板的Sewell开 口器,通过开 口器上的细管给予乙醚麻醉。对于有肢端肥大的 患者则预先做气管切开术。后来Cushing改用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就不需要用开 口器了。手术中,在两侧鼻腔 填塞浸润有肾上腺素的棉片,以减少出血。在唇下黏膜处做2cm横形切口,钝性分离黏膜,暴露鼻中隔下缘。分 离鼻中隔两侧黏膜,应用Ballenger旋转刀,切除鼻中隔软骨 ,包括大部分犁骨和筛骨垂直板下部。在两片牵拉 板之间放入不同宽度的扩张子,使两侧下鼻甲骨折移位,直到可以插入1.8em扩张子。插入 自动牵开器,在头灯 照明下,在直视下用凿子 (咬骨钳)凿开蝶窦前壁 ,刮除蝶窦黏膜,暴露鞍底。用凿子凿开鞍底,切除肿瘤。 Cushing强调要尽可能扩大手术空间,手术的每一步都要绝对在直视下操作。在深部操作时 ,手术野必须绝对干 净,因为要准确辨认解剖结构,凿子 (咬骨钳)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关键。他认为经蝶窦手术的主要危险是手术 进路的方向错误。从1910-1925年Cushing--直采用这种手术进路,总共治疗231例垂体瘤患者,死亡率为5.6%。 后来,随着经颅进路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下降到4.5%。Cushing认为通过经颅进路可以更好的识别 鞍上肿瘤,更完全减压视神经,可以使视力得到最好的恢复,并且降低复发率。到1929年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