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的杜诗学的研究及其文化蕴涵.docVIP

王士禛的杜诗学的研究及其文化蕴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卷第3期(2009) 甘音高旰孑拒 V01.14 No.3(2009) 王士稹的杜诗学研究及其文化蕴涵 孙纪文姚雪洁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王士祺的杜诗学研究主要围绕六个层面进行:综论杜诗的诗歌史地位,探究杜诗的艺术性,论断杜 诗的渊源,论说杜诗主变的特性,考证杜诗的相关性诗学问题.指摘杜诗之失。这六个层面的研究既有独立的 品格,又有互融的性质;既有高明之处,又有浅见之失。由此折射出的文化蕴涵是:凸显经典的力量,弘扬求真 求实的学术精神,揭示复杂而深刻的心理诉求。 关键词:王士旗;杜诗学;学理研究;文化蕴涵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09)03?001一07 我们可知,他的论述涉及杜诗学领域的多个论题, 杜甫的诗歌到了宋代日益受到重视,注释杜诗 的注家蜂起,当时就有号称千家注杜之-i,2。同时研 究杜甫诗歌的人也渐渐增多,并出现了刘辰翁这般 评点杜诗的大家。自此杜诗学便渐渐成为诗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明代的诗论家对宋人所重视的杜诗多 有微词,并对“诗史”之说持怀疑态度,故明代的杜 诗学成果平平。尽管如此,却也有人为杜诗作了一 些评注,并刊行了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杨慎的 《闲书杜律》、唐元骇的《杜诗捃》等便是有名的著 作。杜诗学真正的诗学收获时代发生在清代,尤其 是发生在清代初期,具体在顺治、康熙年间。此时相 继出现了金圣叹的《杜诗解》、钱谦益的《钱注杜诗》、 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黄生的《杜诗说》、仇 兆鳌的《杜诗详注》等颇有影响的杜诗学大作,并为 后人所格外关注。作为康熙朝主领诗坛的王士稹 (即王渔洋),对杜诗学的发展同样给予了关注。那 么,王士稹与清初杜诗学研究之间的关联何在呢? 由此反映出的文化蕴涵又是怎样?这是本文着重思 考的问题。 王士稹虽然没有杜诗评注类的专著问世,也没 有自成系统的杜诗学研究成果,但是,他关于杜甫、 杜诗的评说和言论却多达二百四十余则,今人张忠 纲先生曾辑录这些评说和言论成《新编渔洋杜诗 话》一部。通过解读王士稹有关杜诗学方面的文献 并且他的神韵说与杜诗学的关系更成为后人探究 的焦点。因此,我们说王士稹是清初杜诗学研究中 的一个重要人物是不为过的。 综论杜诗的诗歌史地位可谓是王士模杜诗学 研究的第一个层面。王士稹认为杜诗具有集大成的 气象,他还认为杜甫诗歌是“圣语”,称赞杜诗有“诗 史”的地位和真诚的品格,如同《香祖笔记》中所说: “盖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 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地不仅赞赏杜诗的排律 写得好,而且称赞杜诗的古诗实为大宗。他不仅肯 定杜诗的形式因素,而且肯定杜诗的“比兴”要旨。 他在《古诗选?七言诗凡例》中称杜甫为古诗之集大 成者,在《古夫于亭杂录》中将杜甫、苏轼并举,在《居 易录》中说杜甫的古诗横绝古今,时人无敢抗行。从这 些论调中足以看出王士稹对杜甫的心仪之情,并且 通过诸如“诗史”、“集大成”、“大宗”、“大家”这些评 杜之语,我们自然看出王士稹对杜甫的诗歌史地位 是非常认同的,也是非常看重的。当然,这些综论之 语和评价之语大多不是王士稹的发明,宋、明诗论 家曾做出过类似的评价,而当时的杜诗学研究者诸 如钱谦益、朱鹤龄、吴乔、施闰章、黄生等也做出过 类似的评价。然而,王士稹也有其独特的眼光所在。 试举两点略做说明:一是关于杜诗的“比兴”要旨, 王士模的认识更透彻一些。他认为杜诗主于“赋”而 兼“比兴”。正如《师友诗传录》所说:“至杜少陵乃大 收稿日期:2009-03-01 基金项目:2008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8NXTZW01)。 作者简介:孙纪文(1967一),男,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万方数据 第14卷第3期(2009) 孙纪文姚雪洁:王士祺的杜诗学研究及其文化蕴涵 V01.14 No.3(2009) 惩厥弊,以雄辞直写时事,以创格而纾鸿文,而新体 立焉。较之白太傅讽喻诗、秦中吟之属,及王建、张 籍新乐府,倍觉高浑典厚,苍凉悲壮。此正一主于赋, 而兼比兴之旨者也。以贯六义,无遗憾矣。”旺士稹此 论乃立足于诗歌的辨体而言,乃立足于赋比兴的相 融而言,较单纯地讲杜诗中有“比兴”之义更有深度 和力度。二是关于杜诗的集大成性质,王士稹的认 识更具体一些。《七言诗发凡》明确地说:“诗至工 部,集古今之大成,百代而下无异词者。七言大篇, 尤为前所未有,后所莫及。盖天地元气之奥,至杜而 始发之。”口l王士稹此论,除推崇杜诗的集大成品格 之外,还特崇其七言大篇的熔铸性质,比当时人的 认识又高一筹。正如简恩定先生所说:“渔洋谓老杜 七言大篇为前人所未有,此则为杜甫兼及前人之长 而融为己有之后,并挟其伟大的创作力和读书破万 卷的功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