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场「体罚」与「惩罚」的分际与问题.pptVIP

教育现场「体罚」与「惩罚」的分际与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校长学专题研究报告 教育现场「体罚」与「惩罚」的分际与问题 壹、前言 「体罚」和「惩罚」有何不同? 教师应如何拿捏,才能兼顾不违反法令的规定,又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或班级经营? 为何教育与体罚总是如影随形,难道真的的是不打不成器吗? 近年来传播媒体报导体罚的个案,还是时有所闻,为社会大众所指责。不但伤及教师的形象,也常常成为校园内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1999年有83.4%中小学生在校被体罚。 2005年有65.1%中小学生在校被体罚。 2005年,台北市教师会的调查结果,有83%的教师认为体罚并不严重。77%教师及65%的家长,不支持市政府的零体罚政策。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体罚情形仍旧普遍存在。全国二十五个县市中,平均体罚率有一成五,以嘉义市、彰化县和屏东县比率最高,都有三成以上。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 “禁止体罚”是全球性的议题 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即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2006年12月12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教育基本法第8条与第15条,成为全世界第109个立禁止学校体罚的国家,在迈入民主化的时代,保障人权成为普世价值。 贰、校园体罚现况 一、体罚学生的原因 依据人本教育基金会在民国94年的调查,教师体罚学生原因所占比率依序为: (一).行为违反规定 (包括:吵闹、说话、仪容不整、 忘记带东西等)。 (二).学业不符合要求(含未交功课或成绩低落)。 (三).跟同学吵架、打架或同学犯错被连坐处罚。 (四).对老师态度不佳(不服劝导、挑衅、顶撞.等)。 (引述自人本教育基金会) 二、 教师施行体罚的方式 (一).「直接制造身体痛苦者」: 在体罚的个案中,约有有56.8%的学生,受到 直接制造身体痛苦的体罚。如:以棍子或手 脚直接打在学生身上,或剥夺学生生理需要。 (二).「涉及公然侮辱或教唆伤人」: 有21.1%的学生受到公然侮辱,或教唆伤人的 体罚。如:以言语辱骂学生。 (三).其它:包括情形较为严重的罚站、持续作某姿 势或动作的体能训练、增加课业与劳动服务。 叁、教师施行体罚的可能因素和造成的问题 (一) 就体罚的历史脉络而言: 清朝开史已有明训:「教师教导学生宜以引导方式,不可体罚学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颁《钦定蒙学堂章程》第二章「功课教法」中规定:「凡教授儿童,须尽其循循善诱之法,不宜操切而害其身体;尤须晓以知耻之义,夏楚之事断不宜施」。 民国35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电令:「全省各中小学校,应即一律废除体罚。」 民国36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署法字第39060号令:「学校学生不得施行体罚。」到了60、70年代教育厅仍一再重申学校不可体罚学生。 民国67年,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函各县市政府:「为禁止国民中小学及私立小学、初中实施体罚一案,请转知各校遵照。」 民国71年,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函各县市政府:「各国中教师聘书,应将不实施体罚列入聘约,函请查照,并转各国中照办。」 80、90年代,教育部颁定的「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办法」,全国教师会签定教师自律公约,都将禁止对学生的体罚列入 立法院于民国95年12月27日进行有关教育基本法的修正,将「零体罚」观 念正式变成法律条文,也使得「零体罚」成为我国未来既定的教育政策。 体罚问题是否将因此而改观? 从历史的脉络观察,体罚的问题并不因行政命令、法律的颁布而让体罚在学校中消失,因为体罚的施行者是学校教师,若教师对体罚的依赖、对学生的权威感及辅导专业知能,没有提升,则体罚仍将在校园内持续的发生。 (二) 就教师的情绪掌控而言: 学生无礼顶撞、出言不逊,导致老师情绪失控, 暴力相向: 或教师因身心状况欠佳,缺乏耐性,以体罚宣泄情绪。 (三) 就教师专业的管教知能而言: 教师管教无方,无法循循善诱。认为施行体罚是最 快速制止学生不当行为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偏差行为的教导是必要的,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与品德养成的途径。教师若认为禁止体罚,就是无法管教学生,而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如此的态度也是教师对教育专业的弃守。 ? 肆、 体罚与处罚的分际 一、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描述其对体罚的定义: (二)国防部对于「体罚」定义如下: (三)国内学者对体罚的定义: (四)国外方面对体罚的探究,多半倾向于行政当局的认定 方式如下: 综言之,国内外法律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只是法律问题,还涉及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法律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为了保护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不受侵犯,防止教育者滥用手中权力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人格污辱等。由于儿

文档评论(0)

duwen200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