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题 目 中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博士后 彭 未 名 流动站名 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 行政管理 合作导师 王乐夫教授 中山大学 2006.12.27 摘 要 治理理论是伴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而产 生和流行的一种政治学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 权力关系,主张权力的多主体、多中心和协商式民主。引入这一理论对大学内部 管理进行研究,是现有大学内部管理研究视闽的一种突破。通过分析中国公立大 学内党委与校长之间的权力关系、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的关系、以及校院系的关 系,将有助于发现大学内部对学校管理起重要作用的行政外力量。用治理理论来 关注和研究大学内部管理这个老问题,并提出公立大学多中心治理的议题,这有 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我国公立大学的治理结构出发,基于目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几对 主要矛盾——党委与校长、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学校与院系,从治理理论的角 度诠释这些矛盾是十分必要的。从“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管理大学”这一问题出发 展开研究的EI的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分析治理、大学治理、大学治理结构的 内涵:解读治理理论以及运用于大学内部管理的适切性;诠释困扰当今中国公立 大学管理的三对主要关系或矛盾——党委与校长、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行政系 统与学术系统;提出通过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构建从大学内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是这项研究的基本内容。基于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相互协商和沟通,探讨 教授会在建构我国公立高校多中心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涉及教授治校的内 涵、意义、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路径、问题和走势,以及“教授治校”与“校 长治校”的关系等方面,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治理理论运用于大学内部管理是有 其局限性的,这是今后应该注意克服的。 大学中的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始终的研究线索。本研究报 告着重阐述我国公立大学内部管理中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以及学术系统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这两个系统的有机协调是大学 管理的关键。目前,行政主导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特征,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 种管理结构已经不适合了。因此,提高学术系统的重要性,发挥学术系统在大学 适应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十分迫切。由于组织层次上的同构性,行政系统与 学术系统的矛盾关系在校、院、系三个层次都有相同的体现,而学术系统其实是 教授治学的又一体现,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群体角色的角度和组织系统 的角度来验判。在行政主导大学管理的今天,应当如何强化学术团体参与大学管 理,尤其是学术团体如何在有关大学学术发展的决策上扮演重要、甚至决定性的 角色,这是大学治理的真正目的,也是旨在宣扬和彰显的一种理念。 大学不是行政组织,而是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学术组织,它以知识的传承、 发现、发展和创造,以及以此而开展的人才培养为使命,因而大学的管理必须符 合和遵从大学的组织属性和服务宗旨,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要达此目 的,大学的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实质性转变,即从过去的统治模式走向治理模式。 就中国的现实而言,公立大学的决策包括行政决策和学术决策,行政决策权归于 党委和校长,校长对大学具有行政管理权(校长治校);学术决策权应当归于校 内的学术团体(如教授会),履行教授治学的职责。然而,由于我国大学管理长 期以来一直实行行政主导,与学术自主权和教授治校权相比较,校长公权力处于 优势地位,学术自主权、教授治校权的落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长的放权。因而 在现阶段提出“教授拥有大学学术决策权”过于激进,而拟通过引入治理理论, 发展学术团体(如教授会)来制约行政的公权力,解构过去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 之间原有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重构出两者新型的协作关系,使传统的行政单一 统治向多极治理转变,为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制度环境。 这对于规范行政管理权、落实学术自主权和教授治校权、实施科学决策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