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69
宋代僧人受戒制度研究
汪 圣 铎
内容提要:受戒是宋代僧人 出家程序 中的一个环节 ,本文专 门对与此相关的制度进行研
究。认为,宋代僧尼受戒制度是宋朝官方控制佛教的重要工具,而僧尼受戒制度也是僧尼 臣
民化 的重要体现。本文在考察宋代戒坛 的数量时,指 出它是个变数 ,所谓北宋共有 72所戒坛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在考察宋代戒牒 的颁给 时,指 出见于记载的宋代戒牒 ,不但全是官方制
作颁给的,而且全是尚书礼部颁出的 (尽管有时由地方转交僧尼本人);在论证戒牒作为僧尼
身份证 明的重要性 时,指 出这种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僧尼 出游时。
关键词 :受戒 宋代 戒坛 戒牒 受戒制度
受戒是宋代僧人出家程序中的一个环节,目前仅见白文固先生 《唐宋时期戒牒和六念
牒管理制度》①涉及此事 ,尚感不够全面,且有些问题也有商榷余地。笔者不揣浅陋,拟
于此再作些尝试 。
一 、 宋代僧尼受戒制度的渊源及主要内容
关于受戒在佛教中的意义 ,宋人谓 :“浮屠之法,必受戒二百五十乃成为桑门,不然 ,
虽已祝发 ,或已说法为人师 ,犹谓之沙弥而已,所谓高沙弥者是也。”④宋末元初的胡三
省亦讲 : “释氏之法 ,凡初度僧尼 ,皆请戒坛受戒。其未受戒者谓之沙弥。”@据此,至少
在宋元间,是否受戒 ,是由沙弥到桑门的关键 ,因而受到重视 。
又据记载 ,我国古代僧尼出家受戒 ,并不是佛教一传人中国就有 的,但受戒也起源较
早 ,北宋前期僧人赞宁谓:
原其汉魏之僧也 ,虽剃染成形,而戒法未备。于时二众唯受三归。后汉永平至魏
黄初 以来,大僧、沙弥曾无 区别。有昙摩迦罗三藏及竺律炎维祗难等,皆传律义。迦
罗以 [曹魏]嘉平、正元 (公元 249—255年)中,与昙帝于洛 阳出僧祗戒心,立大
① 刊 《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 2期。以下凡引白文固先生文,均出于此,不另注。另外,香港天马出版有限
公司2006年出版的 敦煌佛教与弹宗研究论集》中王书庆、杨富学 敦煌文献 中五代宋初戒牒研究》一文也
论及敦煌戒牒 ,但未展开。
② 施宿等 会稽志》卷八 寺院》,中华书局 1990年 “宋元方志丛刊 ”本,第7册,第6854页。
③ 资治通鉴》卷二四三,长庆四年十二月乙未胡注,中华书局 1956年版,第 l7册,第 7840页。
维普资讯
70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年第 3期
僧羯磨法。东土立坛 ,此其始也……若此方受戒,则朱士行为其首也。南朝永明 (公
元483—493年)中,三吴初造戒坛。此又吴中之始也。唐初灵感寺南山宣律师按法
立坛,感长眉僧 (即宾头卢身也)随喜赞叹。立坛应法勿过此焉。宣撰 《戒坛经》一
卷 ,今行于世。余尝慨南山不明坛第四层覆釜形仪制 ,故着 《覆釜形仪》,乐者寻之 ,
以辅博知也 。今右街副僧录广化大师真绍先募 邑社 ,于东京大平兴国寺造石戒坛。一
遵南 山戒坛经 ,宏壮严丽 ,冠绝于天下也。
北宋人高承追寻僧尼受戒起源,讲 :
汉魏之僧虽剃染而戒法未备,唯受三归。嘉平、正元 中,既传戒律 ,立大僧羯磨
法,斯盖 比丘立戒坛之始也。又日:起于南朝求冉 跋磨为宋国比丘于蔡州岸受戒为
始 ,自尔南北相次为坛受戒。又 日:北方受戒 自魏朱士行为之首也。②
二人所言颇相近 ,大抵受戒制度约始于三 国曹魏时 ,成形于南北朝时期。唐代限制出家为
僧尼的人数,官方始介入受戒。五代后周显德二年 (公元 955年)下令抑制佛教 ,此年五
月六 日敕书详列各限制条款 ,其中有在僧尼受戒方面的内容 : “僧尼今后不得私受戒 ,只
于两京、大名府 、京兆府 、青州府戒坛 ,候受戒时,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前项所习经业,
其大名府等三处戒坛 ,只委本判官录事参军引试 ,合勒条者分析闻奏。如有私受戒者,其
本人 、本师主、临坛三纲知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