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2bT细胞中表达及临床意义.pdf

IL-17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2bT细胞中表达及临床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IL.17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 .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弥漫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消化系 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脏、心脏、肾脏、胰腺等脏器,血清中 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其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尤其是育龄女性。随着肾上腺皮质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均已显著改善。但目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或弊病,严重影响了 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预后。SLE患者迫切地需要一种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方 法。然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但是现代 分子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已经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探索开辟了新 途径。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免疫耐受的破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发病机 制之一。T细胞是机体免疫耐受建立和维持的重要细胞,其功能异常可能 是狼疮患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但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并不十分明确。初始CD4+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诱导下,表达不同的转 细胞)及Thl7。传统认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中,主要是Thl/ Th2产生的细胞因子失衡起重要作用,但是对于Thl、Th2细胞的研究一 直未给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带来新的突破,同时Thl7细胞的发现 也对传统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外的研究现今集中在新发现的 胞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具有独立分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分泌白介素.17 宿主防御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免疫反应研 究的中心环节。 有研究表明,Thl7细胞通过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上调转录调节因 中文摘要 及主要的效应因子,并且主要由Thl7细胞分泌表达。目前多数研究认为 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SLE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与疾病活动指标有关;然而部分研究却不支 致病机制,期望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并为将来开展特异性免疫学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试验对象分三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组(A组)34例,均处于活 动期,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其他结缔组 织病组(B组)26例,为随机抽取同期诊治的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包括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症、 系统性血管炎),均符合各自的国际诊断标准;另设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 补体水平、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滴度、受累脏器等及系 Disease 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Index,SLEDAI)。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Activity 与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组CD4+IL一17+T 细胞表达率与SLEDAI的相关性。 结果: 细胞表达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中文摘要 0.05)。 3 者(PO.05);而与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浆膜炎、粘膜溃疡、发 热、新发皮疹、ANA及抗dsDNA滴度无明显关系(P0.05)。 4 患者CD4+IL.17+T细胞表达率低于WBC正常患者。 结论: 胞表达升高,IL.17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 病过程,提示Thl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 动性。 3 胞可以通过IL.17激活体液免疫反应。 总之,深入探讨SLE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免疫学功能,不仅有助 于完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hl7细胞的致病机制,而且为探索新的疾病 特异性干预靶点提供依据,有助于寻找特异性免疫干预治疗的新途径。 胞;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