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南学术}2014年第3期
经学抑或史学
论章太炎今古文经学观及其学术要义
吴游南 周慧杰
摘要:作为清学正统派之殿军,清末民初著名经史学家,章太炎著述颇丰且思想深邃。作为其学术奠基之
今古文经学观可谓其治学志趣、援经论政之历史注脚。章太炎 自始就是一位坚定的经古文学者,他坚守古文
家法但不泥古之,批判今文经学而兼采之,认为公羊学牵强附会致使国史中斩,而研究 《春秋》必以《左传》为
本,对今文经学独尊 《春秋公羊传》及孔子作六经的主张以及晚清今经文学的微言大义中之不遵史实、牵强附
会等给予坚决批判,章太炎批驳今文经学,主要针对其学术基本立场和观念,这种学术态度已经走出了传统学
术派别之争的藩篱。章太炎经学理念 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切其时要,主张 “六经皆史传
统”而光大之。章太炎主张经学即史学,发扬国学,即从史学出发,以史学保持国性,以史学培养 国民道德操
守,用国学塑造国魂,力求用经史之文化以求拒侵抗敌 ,复兴文化,重塑道德。
关键词:中国经史学研究;章太炎经学研究;今古文经学观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14)03—0208—06
梁启超在 《清代学术概论》中称余杭章炳麟为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在晚清学术纷乱及正
统衰落之际,章太炎乃 “一人焉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者”。④经学名家周予言 “章太炎是皖派的
最后大师,……,融经史于一身”,“章太炎之死标志着古文经学的结束”。虽然章太炎学术广
博,但其今古文经学观却为其学术之奠基,可谓其治学志趣、援经论政之历史注脚。章太炎为
著名汉学大师俞樾高足。他在 《俞先生传》云:“然治 《春秋》,颇右公羊氏,盖得之翔凤云。为
学无常师,左右采获,深疾守家法,违实录者”。⑨俞樾则承继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王引之之学
统。从家法相授的传统看,章太炎是经古文学高才弟子,但他显然也受到浙江仁和两位学者高
学治和谭献的影响。前者治学 “刻苦求朴学”,“亦好宋、明儒书”;后者 “治经必求两汉诸儒微
言大义,不屑章句”。㈤章太炎治经,虽属经古文学,但他始终并不固守古文一隅,与其学术师承
影响不无关系。无论是早年在诂经精舍研修期间所作 《膏兰室札记》及收录在 《诂经精舍课
艺》中的论文,还是稍后所作的 《春秋左氏读》、《馗书》等著述,都充分展现出章太炎治学的乾
嘉学风。章太炎以文字学为基点,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解释经义、考究历史、地理、
作者简介:吴计舌南,历史学博士,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周慧杰,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教授。
《东南学术}2014年第3期
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等,各路学术无所不涉,且成一时翘楚。除 《检论》(即 《馗书》)希冀
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解读中国的古典外,章太炎的国学著作如 《齐物论释》、《蓟汉微言》《国故
论衡》、《诸子学略说》、《国学概论》、《国学略说》等至今仍为国学经典。正如胡适在 《五十年
来中国之文学》中所言:太炎先生乃清代学术史的 “押阵大将”,历数两千多年中国学术著述
史,七八种书可够得上胡适心 目中的 “著作资格”,它们 “具有周密的理论构架并 自成体系”,乃
为 “精心结构之作”,章太炎所著 《国故论衡》和 《检论》可归人 “有着严格限定”的著作之列,两
者比肩于刘知几 《史通》、刘勰 《文心雕龙》及章学诚 《文史通义》。
一 、 坚守古文家法而不泥古之
章太炎治学路径显然为经古文学,但他在关于经的概念、治经方法、通经致用及与经今文
之关系等方面与传统经古文学者都有着诸多不同。历史上众多名家对 “经”的定义如出一辙,
“经”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班固言:“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日五经。”郑玄:“经者,不易
之称。”刘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⑨诸如此类的释经为经今古文学所共尊。
章太炎言 “经之训常,乃后起之义”,是后来儒家没有求得真实的训说。实际上 “经”就是古人
连贯 “竹简”的青丝绳,因古人无纸,刻书用竹简,“用绳贯穿,故谓之经。经者,今所谓线装书
矣”。 《经学略说》是 1935年 10月章氏在苏州国学讲习所的演讲记录,可以说是章氏晚年的
关于经学的思考和总结。在 1910年代结集出版的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