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庭审中的女性——以龙泉司法档案供词、笔录为中心的研究.pdfVIP

晚清民国庭审中的女性——以龙泉司法档案供词、笔录为中心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 史 哲 J()1 Np OF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 2014年第3期(总第342期) No.3,2014(Seria1No.342) 晚清民国庭审中的女性 以龙泉司法档案供词、笔录为中心的研究 杜 正 贞 摘 要:诉讼档案中女性当事人的供词和笔录,记录了她们在公堂法庭之上的言词。这些档案的意义 首先在于,它们说明女性 自己站在了公堂法庭之上,直接 面对知县、法官以及对方,并发声说话。但这并不 意味着,供词和笔录如实记录了女性当事人真实的语言和诉求。一方面,这些文字在记录过程中不免有记 录者的选择、修饰、隐晦甚至篡改。另一方面,尽管男女平等是中华民国法律和诉讼程序改革的原则之一, 但更加专业化的司法程序 、法律语言,使男权 以微妙 的形式继续潜藏于诉讼过程 中,由此导致女性在法庭 上可能处于另一种强势话语的威胁之下,而无法表达和坚持 自己的诉求 。 关键词 :清代公堂;民国庭审制度 ;龙泉档案 ;女性 ;庭审;供词 ;笔录 一 、 清代公堂上的女性和女性供词 法史学界一般认为,明清时期的诉讼制度排斥女性。不仅妇人 “除谋反、叛逆、子孙不孝,或己身 及同居之内为人盗、诈 、侵夺财产及杀伤之类听告,馀并不得告”①,而且各地 “状式条例”也多规定有 “妇女无抱呈不准上堂”的抱告制度。这些限制妇女诉讼的规则,一是为了尽量避免妇女凭借可以收 赎的规定而滥诉 ,二是考虑对妇女应 “全其颜面”②。因此 ,不少官吏都认为在案件涉及到妇女时,应 尽量避免提审妇女。汪辉祖 《佐治药言》中 “妇女不可轻唤”条被屡屡引用,以证 明清代官吏对于妇女 上公堂一事的警惕和反感 。汪辉祖说 :“提人不可不慎 ,固已。事涉妇女 ,尤宜详审,非万不得 已,断 断不宜轻传对簿 。妇人犯罪则坐男夫 ,具词则用抱告 ,律意何等谨严、何等矜恤 。盖幽娴之女全其颜 面,即以保其贞操 ;而妒悍之妇存其廉耻,亦可杜其泼横 。”③这段叙述蕴含了官吏观念中,公堂上两种 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一种是 “幽娴之女”,对她们而言,出现在公堂之上是一种羞辱。黄六鸿在 《福 惠全书》中说:“年少妇女非身 自犯奸,亦令僻处静待,不可与众人同跪点名,养其廉耻 。至于闺女,断 不可轻拘听审。已字者,出身露面,辱及夫家;未字者,逐众经官,谁为求聘 。亦所 以敦风化、存忠厚 也 。”④一种是 “妒悍之妇 ”,她们是公堂上 的一种威胁 ,不仅 因为她们 的横泼会给官员的审断带 作者简介 :杜正贞,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浙江杭州 310007)。 基金项 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民国地方司法实践与社会变迁研 究”(10BZS032)、浙江省社科规划课 题 《清代 以来浙南山区的宗族 :观念 、惯例和司法—— 以民国龙泉地方法院档案为 中心的研究~(09CGLS001Z)和 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13&ZD151)的阶段性成果 。 ① 薛允升著述,黄静嘉编校;《读例存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 1018页。 ② 有关抱告制度最近的研究,参见徐忠明、姚志伟 :《清代抱告制度考论》,《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 2期;吴欣 :《清代 民事诉 讼与社会秩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 139页等 。 ③ 汪辉祖 :《佐治药言》“妇女不可轻唤”条,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双节堂刻本,第 11—12页。 ④ 黄六鸿:《福惠全书》卷十一,清康熙三十三(1694)年刻本,第 26页。 80 文史哲 ·2o14午第 3期 来麻烦 ,也因为她们在公堂这样一个公众场合中无礼的表现 ,是对社会秩序和女性道德标准的一种 挑战。 尽管存在制度上的限制 ,以及官员们在观念上的排斥 ,现有的大量研究都证明,女性在清代诉讼 活动中相当活跃④。最近,徐忠明、杜金利用官箴书、小说和图像等史料描绘和分析明清时期听审的 空间结构及其氛围的营造 ,其 中不乏女性在公堂之上的形象②。也许是女性柔弱的特质 ,与肃穆严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