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破论》撰者诸说检讨
摘要:《三破论》是南朝佚名道教徒抨击佛教的一篇文章。后世对其作者有三种说法:顾欢撰写说、张融撰写说和范缜撰写说。实际上,《三破论》与顾欢等人的佛教思想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三破论》的内容多为宗教攻击,缺少理性分析与论证,这种论辩态度与南朝玄风相悖。以《三破论》为核心的论辩,在南朝并无太大影响。当代学者的研究,常常抬高以《三破论》为中心的佛道论衡在南朝学术争鸣的地位,高估了刘勰《灭惑论》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影响。
关键词:《三破论》;顾欢;张融;范缜;《灭惑论》;刘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5?0084?06
《三破论》是南朝宋齐之际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一篇文章,其作者名姓已失考。就思想渊源而言,《三破论》是佛教入华以来儒释道三教夷夏之辨思潮的延续。其思想价值或许并不突出。不过,刘勰曾撰写《灭惑论》以回应《三破论》,因刘勰在南朝文化上的特殊地位,有关《三破论》争论的文献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刘勰的生平、思想以及《文心雕龙》与佛教的关系,《三破论》就成了绕不过去的参照文献。本文尝试对《三破论》作者之诸种说法做一检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灭惑论》在其撰写时代的地位和影响做一评判。
一、顾欢撰写说
唐沙门神清《北山录》卷6云:昔魏周灭法,诏假顾先生《三破论》等(顾欢先生也),诬释氏之恶。方此,而实不为甚也?[1](612上)
同书《法籍兴第三》云:
是以道则有《化胡经》(晋时王浮道士所撰,一卷,后渐添成十一卷)、《夷夏》、《三破》、《十异九迷》(皆道门非释之文),释则有《灭惑》、《驳夷夏》、甄銮《笑道论》等(并在《弘明集》)、《破邪》、《辩正》(唐沙门法琳撰),纷然陵驾,既悖而往,亦悖而复。[1] (583)
宋释德珪《北山录注解随函》卷上,“三破”条注云:“‘身’、‘家’、‘国’,亦是顾道士作也。”“灭惑”条注云:“刘思协(作者按,‘思协’当为‘勰’之讹)造《灭惑论》,破顾道士《三破论》。”又卷下“顾欢”条注云:“顾道士作《三破论》《夷夏论》等谤佛”。杨明照先生考订刘勰《灭惑论》撰于南齐,此即文献依据之一[2] (176?179)。
顾欢撰述《三破论》之说,漏洞颇多。如,李淼先生反驳说,如果《三破论》为顾欢所作,则应在宋末齐初,此时刘勰不过是10岁左右的学童,不可能撰写《灭惑论》以回应[3](266?273)。从上引文献来看,顾欢撰写《三破论》之说大致形成于宋代。唐沙门神清《北山录》原文以及宋代沙门慧宝之注释中,可能无顾欢撰写《三破论》之意。“顾先生《三破论》等”一语,用“等”字将顾欢与《三破论》并列,前者当指顾欢之《夷夏论》,后者则为佚名之《三破论》。《北山录》卷六将《夷夏论》和《三破论》并列,即可证明此种推断或可成立。宋释德珪注解《北山录》,始将其作者明确定为顾欢。完整搜检大藏经,赞同顾欢撰写《三破论》者似乎只有释德珪一人。由此而言,顾欢撰述《三破论》之说,似在佛教界无过大之影响。
然而,唐沙门神清将《夷夏论》与《三破论》相提并论,宋释德珪定《三破论》撰述者为顾欢,却说明《夷夏论》[4](931?934)与《三破论》[5](49?51)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顾欢和《三破论》作者都有强烈的道教信仰,《夷夏论》和《三破论》张扬道教排斥佛教的用意也完全相同。除了这些表面性的相似点之外,两篇文章在文献、学理上也有联系。如:第一,《夷夏论》批驳佛教有悖于中土礼制,说“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之典,独以法屈。悖礼犯顺,曾莫之觉”;《三破论》有类似的论述,如“入家破家”、“入身破身”即于此立论。第二,《夷夏论》从道教成仙和佛教涅槃观念的对比中扬道抑佛,“泥洹仙化,各是一术。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但无生之教赊,无死之化切。切法可以进谦弱,赊法可以退夸强”;《三破论》称“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而无死入圣。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禅通无生可冀。詺死为泥洹,未见学死而不得死者也”,也是从仙化与泥洹的角度比较佛道二教的。第三,《夷夏论》以夷夏有别排斥佛教,“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异。下弃妻孥……舍华效夷,义将安取”;《三破论》也讲佛教为外来宗教,一则说“盖闻三皇、五帝、三王之徒,何以学道并感应,而未闻佛教?为是九皇忽之?为是佛教未出?若是佛教未出,则为邪伪”,再则说“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若言非耶,何以奉佛”。由此可见,《夷夏论》、《三破论》都是在夷夏有别、道优佛劣上做文章的。
但《三破论》与《夷夏论》的论证逻辑却存在极大差异。顾欢虽然以佛道夷夏有别来论述道优佛劣,但这种论述有一个逻辑前提,即佛道二教“齐乎达化”、“圣道”相同,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