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摘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民族兄弟的努力下,在经济、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当地人口素质低、所处环境恶劣、农业设施滞后及教育水平低等制约因素,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给该地区带来了化解城乡体制障碍、提高参与建设能力及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机遇,为了加速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职业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和劳动者素质、发展特色经济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桥头堡”战略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33-05
人口较少民族是指在全国总人口中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民族。①根据国家民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这样的民族有28个,169.5万人,其中包括云南省的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普米、布朗、景颇等8个民族,36万人口。②云南的这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有5个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它们分布在版纳、德宏和怒江等地的石山、深山、边境沿线地区的25个边境县,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因此,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是个特殊问题,我们应抓住国家实施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各种机遇,促进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一、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新
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景颇族(130000人)、布朗族(91882人)、阿昌族(33936人)、普米族(33600人)、怒族(28759人)、德昂族(17935人)、独龙族(6355人)、基诺族(20899人)③。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进行扶持,云南省有7个人口较少民族纳入扶持范围,今年又把景颇族纳入这一范围。5年来,在各方面力量的扶持下,居住着这些民族的一百多个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变化,发展水平达到当地中等以上,乡村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
1.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临沧市的布朗族村寨忙安村就因为实施扶持发展项目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的8700亩甘蔗,每年能给村民带来631万元的收入,边境25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4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9个百分点。② 云南数字农村:《临沧市布朗族村寨忙安村经济、社会和资源状况》,网址:http:///view/2848696.htm#2.
2.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善
现在,省内绝大部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特别是原来最落后的地区都通自来水、公路和电话,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如金平县莽人综合扶贫项目2008年4月全面启动以来,新建安居房168幢,户均建筑面积122.4平方米,莽人群众住进了安全舒适、生活设施配套的砖瓦房,105公里公路已改造铺筑为弹石路,新修和硬化了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水通电通电视。②
3.教育发展得到了大力扶持
在各类扶持措施中,云南各人口较少民族教育方面得到的扶持是比较有力的,除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外,其他相关组织(“两免一补送温暖,多读书才能有发展”、 “一减少、二达到、三提升”、“希望工程”)等也非常注意通过教育发展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提高德昂族劳动者素质,承担对德昂族对口扶持的上海方面,举办科技培训4000多人次,并在三台山德昂乡成立了“上海市对口帮扶德昂族农村人才培训学校”,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教师每天300人次;在潞西市职业学校成立“上海市对口帮扶德昂族青年就业培训基地”;[1](P76)还派来支教教师帮助当地发展教育事业。
4.社会保障逐步普及
特别是农村低保制度建制以来,一直对全省33个边境县(市)、藏区县以及人口较少民族县在保障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省级财政对33个县(市)中的国家和省级重点扶持县补助100%、非国家和省级重点扶持县补助85%,从而确保了农村低保制度在这33个特殊县(市)的全面建立和实施。浦超 何璐璐,云南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全面覆盖农村低保[N/OL].新华网云南频道,2009年05月15日,网址:.
(二)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性发展“先天不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