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河文化的守护者
50多年来,我在松花江母亲河的臂弯中长大,我深感母亲河的体恤与温暖。松花江母亲的胸怀多么温馨啊!我曾在母亲河的草地上踏春、嬉戏,也曾在母亲河柳丛繁茂的岸边钓鱼、捞虾,我还曾在母亲河的江汊子里游泳泛舟,唱一支歌儿,迎朝霞如火,送夕阳满天,在荡起双桨的同时,也把我的爱,寄予给我们亲爱的母亲河――松花江。
――范震威
范震威,男,1941年生,著名诗人、作家、历史文化学者。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业余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教师、技术员、出版社编辑。现任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燕园风雨40年――严家炎评传》(合作)、《世纪才子苏雪林传》、《松花江传》、《辽河传》、《一个人的史诗――漂泊与圣化的歌者杜甫大传》、《守望黑龙江》、《黑龙江传》、《一个城市的记忆与梦想――哈尔滨百年过影》等10余部及论文、随笔近百篇。
我与范震威先生相识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3年我的第一本诗词集《长铗归来斋诗草》等三本诗词集都承蒙他作序。
与范震威先生诗书往来,面聆謦?,每次相晤,都有不同的收获。然而收获和启发最多的是关于江河文化的交流。尽管范震威已出版了《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一个人的史诗――漂泊与圣化的歌者杜甫大传》等多部诗人学者评传,但他成绩最大的是他为江河写史,为江河立传所成的《松花江传》、《辽河传》、《黑龙江传》和江河文化随笔集《守望黑龙江》的出版问世,使他成为江河文化的守护者。
一种缘分
早在1985年,范震威还是在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的时候,正逢地理学家徐霞客诞辰400周年,每个省拟出一本反映各省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丛书。该书的编写任务落在了经济研究中心,范震威任常务副主编,开始对全省自然地理、经济文化、风土民情进行调查。波澜壮阔的黑龙江、波光潋滟的松花江,清澈宁静的乌苏里江,波涛汹涌的兴凯湖,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完达山,燃烧起了范震威心中的滚滚热情,仿佛立刻要与这片神奇的土地拥抱、亲吻,要做一名当代徐霞客的想法油然而生。在这次行走中,范震威进一步懂得了黑土文化主要是边疆文化、各民族文化,当然最主要的是包括江河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
此后,范震威回到编辑岗位上,又组织策划了《话说黑龙江》、《话说乌苏里江》的出版工作。这是对江河文化的第一次尝试。斯时,范震威正在研究唐代有关诗人的传记资料,准备为李白、杜甫等诗人写传。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身边,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在组织策划大江大河文化传记丛书编辑出版工作,《松花江传》的编写任务便落到了范震威的头上。从此,范震威便和江河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仿佛如奔腾的江水,滚滚东去,一发而不可收拾。江河文化的写作和研究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松花江传》出版之后,得到了河北大学出版社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正如著名学者伊永文所评价:《松花江传》“那散文诗一样优美的语言和笔调,使读者在阅读此传时,获得了极好的阅读享受……对这条大河及水域周围的名胜、特产、农田、人物、故事、神话、历史的记述,其文笔时而清丽隽永,时而沧桑厚重,时而如涧奔流,时而波光如镜,使人读来如饮甘霖。”它如此优美、厚重、生动,像一曲悠长而耐听的弦歌,永远回响在松花江子民的耳畔。
此时,由于《辽河传》没有确定合适的撰稿人,范震威又承担起了《辽河传》的编写工作。
一种情怀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江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创造历史。那奔腾不息的江河,充满了生机活力,美丽而年轻。千万年来,人类生于斯,长于斯,与江河的关系密不可分。江河哺育人类,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古老的文化。一条河流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江河伴随我们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她像一位历史的老人,注视着朝代兴衰,阅尽了历史沧桑,它更像一位母亲注视着身边儿女的成长。这种江河与人结成的难以割舍的情怀,便是生命的动力,力量的源泉。
这种江河情怀首先就是故乡情怀。1950年的春天,年仅9岁的范震威,随着父母举家来达到了松花江畔的哈尔滨。从此便喝松花江河水长大;成为松花江母亲河儿女中的一员。虽然在松花江流域,来自山东、河北和辽宁的移民逐年增多,但在范震威的身上,在他的血管里,汇聚着东三省移民的影子,但他只承认自己是松花江的子民。正如范震威自己所说“50多年来,我在松花江母亲河的臂弯中长大,我深感母亲河的体恤与温暖。松花江母亲的胸怀多么温馨啊!我曾在母亲河的草地上踏春、嬉戏,也曾在母亲河柳丛繁茂的岸边钓鱼、捞虾,我还曾在母亲河的江汊子里游泳泛舟,唱一支歌儿,迎朝霞如火,送夕阳满天,在荡起双桨的同时,也把我的爱,寄予给我们亲爱的母亲河――松花江。”
这种对于母亲河的故乡情怀使得范震威对母亲河松花江的热爱与日俱增。这也正是范震威写作《松花江传》的动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