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姓始祖柳下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姓始祖柳下惠   柳下惠与柳姓的由来与发展   柳下惠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中国历史上顶尖名人,但他的佳言懿行却得到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及古代圣贤的赞颂,特别是关于他的“坐怀不乱”传说,成为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美谈,成为中国男性的最高道德典范,受到后人的敬仰。他是柳姓始祖也并无争议,所以他受到柳姓后裔的普遍尊重。而遗憾的是,像他这样的历史大名人,竟无人为他作传。他的一生业绩只散记于《论语》《孟子》《左传》《国语》及其他子书之中,使人难以窥探他的生平全貌。幸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柳氏”条目之下,简要地记载了柳下惠的姓氏由来及柳姓发展的脉络,现摘录于下:   柳氏出自姬姓,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谥日惠,食采柳下,遂姓柳氏。楚灭鲁仕楚。秦灭天下,柳氏迁于河东。秦末柳下惠裔孙安始居解县。安孙隗汉齐相。六世孙丰后汉光禄勋。六世孙轨晋吏部尚书,生景犹,晋侍中,二子耆、纯。耆太守,号西眷。耆二子恭、璩。恭后魏河东郡守,南徒汝颍,遂仕江表。曾孙缉,宋州别驾、宋安郡守,生僧习,与豫州刺史裴叔夜据州归于后魏,为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方舆公五子骛、庆、虬、桧、骛。   上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有关柳姓的源流基本是正确的,但也有小小失误。其说“柳氏出自姬姓”,是正确的,因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鲁国的后裔皆出自姬姓是毫无疑问的;但下面说“鲁孝公子夷伯展孙无骇”则不准确。考诸史实,鲁孝公之子名展,展之子名夷伯,夷伯之子名无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鲁孝公子夷伯展”,是把鲁孝公之子展与孙夷伯混记在一起,从辈分上说差了一辈。这种失误可能是传写之误。据《世本·氏姓篇》记载(秦嘉谟辑本):“展氏,鲁孝公子展之后,孙无骇生展禽、展喜。”虽然没记夷伯,但辈分不错,无骇确是公子展之孙。那么无骇生子为什么叫展禽、展喜呢?因为无骇以其祖父之名展为姓,而称展无骇,故其子不再姓姬,而称为展禽、展喜。展禽就是柳下惠。   关于展禽又称柳下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就说得很清楚了。因为展禽在鲁国仕士师(主管刑狱的官),食采于柳下,惠是谥号,故称柳下惠,其后裔去掉下字,遂姓柳氏,柳下惠遂成柳姓之始祖。在楚国灭鲁之后,柳氏子孙遂在楚国做官。秦灭六国,柳氏迁于河东,遂成为河东柳氏。秦末,柳下惠裔孙柳安始居解县(山西临猗)。柳安之孙柳隗在汉任齐相,其六世孙柳丰在后汉任光禄勋。柳丰的六世孙柳轨在晋任吏部尚书。柳轨生景犹,任晋侍中。柳景犹生二子柳耆、柳纯。柳耆任晋太守,号称西眷。柳耆生二子柳恭、柳璩。柳恭任后魏河东郡字,南徙汝颍,遂仕江表(南朝),柳恭孙柳缉,任宋(刘宋)州别驾,宋安郡(广东连县)郡守。柳缉生柳僧习,与豫州刺史裴叔夜,据州叛宋归于后魏,任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柳僧习(即方舆公)生五子,柳骛、柳庆、柳虬、柳桧、柳骛。据《周书》《北史》记载,柳庆、柳虬、柳桧都在西魏、北周做过高官。到了唐代,柳姓有三人任宰相。柳商在唐太宗时任中书令。柳璨在唐昭宗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柳浑在德宗时任同平章事。这三位宰相在政治上皆有建树,达到了河东柳氏的鼎盛期。另外,柳姓在唐代还有一位大名人柳宗元,他的官位虽不及宰相,但却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一说关于柳下惠的采邑问题。关于柳下封邑在今何地,这是研究柳下惠的学者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各种古籍中,凡提到柳下邑时,均未说明今地线索,只是说柳下属鲁地。在鲁什么地方均未说明。万般无奈,我查了三本地名辞典。一是商务印书馆1931年初版,1982年重印,由臧励龢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其中“柳下”条云:“在直隶濮阳东四十里。”濮阳当时属直隶,今属河南。二是查阅了江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初版,1989年二次印刷,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在其“柳下”条云:“柳下,春秋鲁地。一说在山东新泰县柳里(今名夏家隅);一说即今河南濮阳县东柳下屯(柳屯)。”三是查阅了由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由复旦大学教授魏嵩山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柳下”条云:“柳下,春秋鲁地。一说在山东新泰市柳里(又名夏家里);一说在今河南濮阳东柳屯集。”三本地名辞典是根据什么确定柳下的地望呢?笔者推测可能是根据实地调查,因在古籍中是找不到线索的,而这种实地调查是与当时社会背景分不开的。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那时中国还没有发展旅游业,还不太注意名人故居的重要性,故柳下今地只有濮阳一说,山东新泰并未表态。1989年、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和《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是在“文革”之后,这时中国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名人故居的价值已被重视,所以就出现了山东新泰一说。另外,从柳下今地名来看,也能引人思考。河南濮阳县至今仍有柳下屯(或称柳屯),当地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